□ 姜琼琼 孟扬 李丹
近代中国因海而“伤”,留下了一段有海无防的苦难历史。为加快新中国海防建设,1960年4月26日,国防部五院一分院第四设计部(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三部前身)成立,标志着我国飞航导弹事业从此起步。三部创业者用鲜血、智慧和汗水翻开了新中国海防建设转折性的一页。
时光如水,日月如梭,转眼间60年过去了。三部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回望历史,从建部之初的筚路蓝缕到新时期的蓬勃发展,漫漫征途上镌刻着一代代飞航总体人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的足迹。
潜心铸剑,挺起民族脊梁
创业初始,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和外援专家撤走的双重困境,老一辈飞航总体人喊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无所畏惧、攻坚克难、自主创新,在三部成立之日,这些便成为塑造其精神品格的内在基因。
艰苦岁月中,大家在帐篷里学习讨论,在大操场上劳动吃饭,在地上挖坑做发动机试车试验,用普通车床切割火药柱,在灯光晦暗的办公室里创造了一年内人均手工描图3000余张的奇迹。
从吃透“544”到“上游一号”,当年气吞山河的大会战,让新中国一举结束了“有舰无弹”的历史。
海鹰二号导弹,是我国第一型岸舰导弹。在研制的关键时期,苏联撤走了技术专家,也带走了所有图纸资料。突破关键技术的最大问题是导弹发动机油箱材料的耐腐蚀性不行。苏制耐腐蚀材料当时国内生产不了,也找不到可替代材料。
彼时,渤海湾的战士们正日夜期盼着能早日装备自己的海防武器。时任总设计师、被誉为我国“海防导弹之父”的梁守槃知道,他必须尽快越过这道门槛儿。最终,他从篮球的结构中得到启发,创新研制了双层皮球式油箱,一举突破了技术难关,“海鹰”起飞。
每一型导弹的研制背后都有说不尽的故事。
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仪式上,一位外宾在天安门城楼上惊呼:“飞鱼,中国飞鱼!”此刻,通过天安门前的海军部队方阵里,出现了英姿勃发的中国新一代飞航导弹——鹰击八号。“中国飞鱼”为世界所瞩目。紧接着,质疑声传来:中国人能自行研制这样的导弹?
“这当然是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梁守槃铿锵作答,“我还可以告诉你,他比法国的‘飞鱼’飞得更远。”向海图强,劈波斩浪,鹰击八号导弹的横空出世,奠定了飞航导弹小型化、多平台、系列化发展基础,也铸就了三部发展史上的传奇。
从第一型岸舰导弹方案成熟,到第一型空舰导弹研制成功,再到第一型超声速飞航导弹成功发射……60年来,三部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自主研发,从单一目标、单一平台到多目标、多平台的飞航导弹发展道路,成功地为多军兵种提供了多个系列、数十余型性能先进的飞航导弹武器装备,形成了发射平台灵活、打击目标多样的飞航导弹家族,支撑起我军精确打击作战体系。
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等阅兵仪式上,三部抓总研制生产的型号装备“硬核”亮剑,扬军威、壮国威。
转型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几十年自主创新,数十载不断超越,三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填补了飞航领域一个又一个空白。飞航总体人把忠诚和奉献凝铸在“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神圣使命中,用自主创新、开拓进取不断刷新飞航梦、航天梦、中国梦的新高度。
面向国家战略发展、军事体制变革、新科技革命等新形势和新需求,三部着眼全面履行新时代强军使命,深入贯彻“设计武器装备就是设计未来战争”的顶层思路,打出了一套优化专业布局、调整研发模式、完善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组合拳”。
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要求,三部瞄准“装备体系化、体系智能化、智能实战化”的发展方向,坚决高效开展专业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工作,形成了涉及20个专业方向的发展格局,并持续发力打造国内数一数二的长板技术群。
以总体专业为牵引,三部的制导控制等专业技术研究形成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为充分发挥专业合力,有效提升研制效率,在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基础上,三部全面开展以IPD+IPT为核心的研发模式调整,实现产品快速研发。在IPD模式推进过程中,三部聚焦“飞航导弹、空天飞行、无人装备、水下装备、信息装备”五大核心领域装备发展需要,系统开展了专业技术体系梳理,初步构建了适用于型号产品研发的技术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一轮专业工程组调整,试点开展了研究室多项目管理与产品平台梳理工作,促进了专业技术成果共享。
数十载开拓进取,三部研试能力不断提升:建立了配套完善的覆盖设计、试验、集成和保障全周期的飞航导弹研发平台,初步构建了新型飞航武器研制试验条件;建成了架构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强力支撑了装备设计和研发……
走进三部气动技术研究室每个工程组的办公间,墙上的专业技术创新文化展板引人瞩目,科室还专门开辟创新角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专业技术交流平台。在三部,这样的创新角遍布每个研究室,创新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在积极响应国家“双创”号召中,三部把握自身属性和技术优势,打造具有众创空间线下辅导站功能的“双创”运行平台。经过多年培育,多个“双创”项目成功孵化为集团公司重大项目。
风雨兼程一甲子,三部始终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价值观,先后突破和掌握了一大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抓总研制了多型先进导弹武器装备,实现了从传统飞航装备供应商向新型体系化装备供应商的转型升级,为推动国防装备创新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神剑呼啸而起,飞航导弹技术总体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
从严治党,在传承中坚守初心
航天事业是党和国家的事业。60年来,三部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持续加强党建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宣传文化等建设工作,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党政核心作用,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旗帜鲜明讲政治”“明形势、转观念、勇担当”“重温建党岁月、不忘入党初心”……三部基层党支部开展的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让每名党员收获直抵内心的精神洗礼。
长期以来,三部党委坚持深化“双培养一输送”,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骨干输送到重要岗位,通过党员突击队、党员先锋岗、党员承诺践诺等创新创效活动,将党员教育管理更好地融入科研生产实际。
科研生产的难点在哪里,党员就冲锋陷阵在哪里。2018年,三部海狼党员突击队承担的项目进入关键冲刺阶段,项目负责人李攀突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医生开出了至少卧床一周的医嘱,可是研制进度紧张,才休息3天李攀便出现在项目研讨会上。由于久坐腰痛难忍,他躺着和大家讨论项目难题,研制进度没有因此耽搁丝毫。
“参加工作29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老一辈飞航总体人对航天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刚参加工作时,师父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对技术的钻研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部型号总师郑敏说,“在三部因型号任务推迟婚期、父母生病不能陪护的情况很多。有的试验队员一年在试验外场的时间就超过300天。”
郑敏回忆,在一次海上试验中,试验队需要跟随快艇到宽阔海域开展工作。“当天海面风浪很大,快艇一直剧烈地上下颠簸。当时除了‘身经百战’的舰长和大副,一同出海的新兵和试验队员都忍不住吐了出来。但是当试验开始的指令发出后,大家立刻强忍着不适,拿着塑料袋回到工作岗位。”郑敏回忆。
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林海雪原,试验队员踩着过膝的积雪,盯着设备一干就是一天;在漆黑深邃的海底,6个参试队员在面积不足4平方米的潜艇艇员住舱里一待就是10天……这些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大家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正是这种精神引领着飞航总体部阔步前行。
60年波澜壮阔的征程,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一直以来,三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始终把人才工作融入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
如今,三部已成为航天人才成长的沃土,先后走出5名院士、60余名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和总指挥,60余名国家级别专家,90余名省部级专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1支,省部级创新团队3支。三部也是国家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工作站,具有4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代代飞航总体人用无悔的青春年华锤炼出“求实创新、引领飞航”的三部精神,用不畏艰难、勤于钻研的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着航天人的初心和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三部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和三院党委系列部署,只争朝夕、迎难而上,全力以赴推动飞航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强军梦、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三部党委书记、主任程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