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共享单车停放秩序,加强公共自行车和互联网租赁单车的融合发展,2020年8月17日,临沂市正式启动共享单车统一监管定点还车项目。启动仪式现场,临沂市城管局与杭州金通科技、人民出行、哈啰助力车、青桔助力车、小蜜电单车和美团单车签订合作协议。按照协议,该项目由临沂市城管局监督实施,杭州金通科技负责建设并运营,各单车企业负责落实自身运营服务管理的主体责任,严格控制单车投放数量并向平台支付相关建设服务费,三方携手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临沂城市单车新局面。
临沂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宗方才表示,2017年底共享单车开始进入临沂市场,成为缓解城市拥堵,解决民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手段。伴随着共享单车的迅猛发展,单车运营企业无准入、肆意投放、管理无序、缺少统一的管理平台和监管标准等问题却也暴露无遗。为此,临沂城管局经过广泛征集社会意见,多方调研考察,决定本着支持共享单车和公共自行车融合发展的思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引入行业领先的城市单车综合管理方案3.0,通过搭建全国首个市级互联网租赁单车监管平台,实现对临沂已投放的所有共享单车(电单车)进行电子围栏管理,同时设定单车投放上限、进行存量调控,建立管理体系,破解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难题,提升行业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政府监管到位、市民共享受益、企业竞争有序的工作目标,维护良好的城市公共秩序和形象。
“临沂模式”助力城市单车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此次在临沂上线的共享单车监管平台是全国首个从市级层面顶层设计和规划入手的单车管理平台,创新地以政府搭台并持续监管,企业投资建设,共享单车(企业)付费经营为核心模式,通过技术和管理有机结合来达到对所有共享单车(电单车)的有效监管,一方面采用开放式的接口与各家单车企业统一对接,为各共享单车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开放包容的合作空间。另一方面,共享单车企业接入后如此庞大的数量运行管控必定会带给政府带来管理压力,政府利用市场资源选择电子围栏建设和运营服务商,要求各接入平台的单车企业支付相应的建设维护费。作为全国首个“自我造血”的城市单车管理机制,通过共建共享共管的方式既保障了城市管理的刚性需求,又打造了市民、政府、企业和平台建设方各方多赢的局面,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单车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布实施、统筹全局,政府认可、市民满意
临沂共享单车统一监管定点还车项目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率先在兰山区实施,据相关数据统计,兰山区共享单车(电单车)需求量约在4万辆,但目前实际投放量在10万辆左右,远超过城市停车空间承载力,是名副其实的共享单车“重灾区”。按照计划,首批261个共享单车(电单车)定点电子围栏停放区已在兰山区人流密集的重点区域基本建成。记者在现场亲自试验了一下,租用哈啰、青桔、人民出行、小蜜、美团等共享单车(电单车)只有进入电子围栏内才可落锁还车,否则无法结束租借行程。杭州金通科技相关负责人透露,项目第二阶段计划新增1228个电子围栏站点,逐渐推广至临沂全市各个区域,甚至深入社区内部。按照成熟一个区域推进一个区域的方式,稳步打造高密度的城市单车停放网点,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由于快速建设,导致的服务滞后,进而可能引发市民不满情绪。
站点资源优势凸显 “数智化”提升城市治理
据了解,该项目中的智能驿站牌是电子围栏站点内核心的物联网感知终端,既可以嗅探原有传统公共自行车,也可以对共享单车进行监测,实时采集车辆动态数据,掌握单车的活跃情况、分布情况以及骑行情况等,尤其对未在注册列表中的非法投放(黑名单)车辆进行分析统计。凭借在大数据、云计算、5G等领域的技术优势,电子围栏站点作为重要的公共道路资源,将作为重要的感知节点,为城市管理决策采集充足的数据支撑,以“数智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新基建”如火如荼,物联网链接万物。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基建正在不断向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化技术高度渗透到现有的社会基础设施中,未来,共享单车监管平台作为城市新基建的一部分,必将深度融合更多的社会民生重点行业,化身数字城市的智能毛细血管,为城市数字化转型贡献力量,构筑公共出行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