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25日,浙江省交通集团养护集约化施工现场会顺利召开,展示了高速公路大流量路段“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养护新模式,交通资源公司作为集团养护保障平台,通过三年的创新探索,已形成体系化、流程化、规模化的“浙江养护模式”,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在全国具有较为明显的示范、带动及辐射效应。
首创国内大型集约化养护施工新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高速公路通行流量逐年递增,老百姓对出行的舒适、安全、畅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大流量等特殊路段,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内容繁多,包含路面保洁、绿化修剪、坑洞修补、路面灌缝、交安设施维修、伸缩缝改造维修、隧道壁清洗、沥青路面大中修等等,按照传统方式在大流量高速公路路段开展养护作业,施工点位多,作业不连续,总体周期长,更容易造成施工封道难、作业安全风险大、质量控制难度高、极易堵车造成社会影响大等多种问题。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大,高速公路乃至地方道路路网通行能力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交通资源公司以解决道路保畅和养护之间的矛盾为导向,对新形势下大流量等特殊路段的养护施工作业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以甬台温高速公路猫狸岭隧道群“集中歼灭战”为起点,采取14天14夜单向断流施工,将原本需要6个多月、近420次封道的施工压缩到14天完成,施工效率较常规养护模式提升13倍。
该模式一改传统高速公路养护旧法,通过“大兵团”作战思路,集约了优势资源、管理力量、施工时间,一举歼灭各类道路病害,实现了最多封一次、最多养一次的目标。有效破解了大流量等特殊路段的养护施工作业难题。大流量路段,传统“边通车、边作业”的占道养护施工旧模式。
三年间,交通资源公司先后在甬台温、诸永、申嘉湖杭等十余条高速公路成功组织不同规模集约化施工共计50余次,累计300余工作日,全省大流量高速公路采用集约化施工模式达到60%。
四大成效彰显新时代高速公路品质养护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交通资源公司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集约化养护施工管理经验,与传统的养护作业模式相比,该模式凸显出四大优势。
提质量。集约化养护施工科学合理地隔离出一块质量、安全“真空区”,通过高效的交通管理与组织,最大程度隔离各类外界施工干扰因素,实现养护施工的“精耕细作”。例如,在沥青混凝土罩面施工时,可消除应交通堵塞的干扰原因而产生的停机等料现象,保证施工时做到连续匀速不间断的摊铺,有效提高路面平整度,此外还留有充分的时间使沥青路面自然冷却;另外,在水泥混凝土类施工项目作业后,可按照常规施工进行保水养护,最大程度保证施工施工质量等。集约化施工路段路面平整度指数百米 IRI≤1.6m/km指标合格率由2016年的 65.32%提升至2019年的81.24%,同比上升 15.92%。2016年至今,全省高速路况质量和国检排名均实现持续提升。
保安全。该模式杜绝了社会车辆闯入施工作业区的风险,安全管控重点由外部风险管控转为施工区域内部风险管控,安全管理重点更清晰、更明确,安全生产更有保障。据统计,截止2019年底,路面专项施工封道次数下降69.3%,作业人员暴露在开放环境下的时间大幅减少,事故发生概率显著降低。同时形成的封闭区域,增加了施工区域内的安全系数,保证人、机安全生产。
促进度。按照传统养护方式作业,完成一个路面专项工程往往需要五个月以上的时间,而采用综合化养护施工模式,一般只需连续作业十个工作日以内就能完成主体工程,对促进施工进度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增效益。集约化养护施工大大缩短了施工总工期,有效减少了总体涉路封道时间,大幅降低了各管理部门的总体工作强度,最大程度降低由于养护施工对司乘人员出行造成的负面影响,能有效平衡养护与通行的问题,业主、高速交警、高速路政等相关部门均给予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老百姓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进一步实现了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交通资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公司将逐步完善智慧化探索任务,与互联网公司联动开发完善“人员信息登录”、“工程量收集统计”、“智慧养护作战图”等功能,通过智能化手段“排兵布阵”,实时了解区域内布设情况,实现集约化施工由“作战指挥室”向“智慧大脑”的把控转变。(交通资源公司 岑琴 王改 王东妮)
(注:此文属于中新网安徽新闻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不做投资买卖依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