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光芯屏端网”产业链

0.2毫米厚的金属掩膜板通过传送带,缓缓滑入真空腔,经过20多个小时的溅镀处理后,被送到武汉某光电公司,用于柔性手机屏制作过程。”  从钢铁水泥到“光芯屏端网”,从矿冶经济到数字经济,从依赖资源到依托工业互联网,黄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布局“光芯屏端网”产业链

来源:经济日报    2020-12-14 08:50
来源: 经济日报
2020-12-14 08: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0.2毫米厚的金属掩膜板通过传送带,缓缓滑入真空腔,经过20多个小时的溅镀处理后,被送到武汉某光电公司,用于柔性手机屏制作过程。在全洋(黄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专家蔡宗宏身着无尘服,在生产线上紧张工作。“TFE CVD金属掩膜板,是柔性屏薄膜封装制程的关键部件,过去100%掌握在外国厂家手中,落户黄石以来,公司加紧研发,今年6月攻克技术壁垒,目前已实现100%本土制造。”蔡宗宏介绍说。

“4至6微米电子级玻璃纱,过去只能依赖日本进口,经过4年研发,我们完全掌握了这项技术。”日前,黄石宏和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总经理杜甫一脸自信,“二期建成达产后,黄石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纱、玻纤布生产基地。”

从钢铁水泥到“光芯屏端网”,从矿冶经济到数字经济,从依赖资源到依托工业互联网,黄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近10年来,黄石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年均增速6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黄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2.2%,位居湖北第二位。进入四季度,一批项目集中开工投产,依托武汉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以及长江存储等头部企业,黄石“光芯屏端网”产业生态圈初步形成。光纤领域,总投资30亿元的智慧激光产业园项目,主要生产大功率脉冲及连续光纤激光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等产品,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营业收入可达60亿元,年税收6亿元。芯片领域,禄亿半导体(黄石)有限公司大楼封顶,计划明年5月试生产12英寸晶圆流片,下半年正式投产,将成为国内首家晶圆再生工厂。

“‘十四五’期间,我们全力打造千亿元PCB产业集群,500亿元显示产业集群。”黄石市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铁山区委书记吴之凌说,将招引和培育更多头部企业和终端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新产业。(记者柳洁、通讯员丁元拾)

(柳洁)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