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六大州、208项研究数据显示:人类活动严重影响动物迁移方式

英国《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动物行为研究发现,人类活动会严重影响动物在它们环境中的迁移方式。而迁移(包括迁徙)被干扰或者说变化,还具有级联效应,比如鸟类传播种子的方式、食肉动物捕杀的啮齿动物数量都会发生改变。

跨六大州、208项研究数据显示:人类活动严重影响动物迁移方式

来源:科技日报    2021-02-03 07:30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2-03 07: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英国《自然·生态与演化》杂志2日发表的一项动物行为研究发现,人类活动会严重影响动物在它们环境中的迁移方式。这会对动物的生存构成潜在风险,增加了它们的灭绝风险。

  人为干扰会影响动物迁移、威胁动物生存。

图片来源:《自然·生态与演化》在线版

在人们的通常理解中,动物迁移就是从一个区域或栖息地到另一个区域或栖息地的移动行为。实际上,在进化过程中,动物是为了某种生理需求,周期性地在特定时间,沿着一定的线路进行集群性、长距离的移动。迁移可以使动物利用多种栖息地内的资源,不仅仅是人们熟悉的鸟类和鱼类,还有非常多的哺乳动物甚至昆虫类,都存在这种行为。此外,如果环境资源变化莫测,动物也要以无规律的迁移来适应这种状况。

而大部分的人类活动,都会影响动物的迁移。人类存在本身——无论是狩猎、旅游还是娱乐——都会让动物避开特定区域。间接影响还包括公路和城市、伐木和农业,这也会对栖息地造成干扰,迫使动物迁移到更远或更不适合它们的地方去寻找食物、栖息地或配偶。比如,鸟类常常因为伐木而不得不飞到更远的地方,爬行动物的活动范围也因城镇化而逐渐缩小。

此次,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研究人员蒂姆·多荷缇及其同事整理了涉及六大洲167个陆地和水生物种的208项研究的数据,发现正是人为干扰改变了全球动物的迁移。

在研究人员评估的719个案例中,超过2/3的案例显示,动物的迁移改变了20%或更多。他们同时发现,面对人为干扰,动物更可能增加而不是减少迁移距离,其中,直接人为干扰的影响是最大的。

这项研究认为,对于大部分季候迁徙动物来说,寻找食物和配偶已经非常耗时费力了,如果还要迁徙到更远的地方或是迁徙受到破坏,那么许多动物的生存将更为艰难。而迁移(包括迁徙)被干扰或者说变化,还具有级联效应,比如鸟类传播种子的方式、食肉动物捕杀的啮齿动物数量都会发生改变。

(张梦然)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