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社交新秀TWO——中国版的Clubhouse 认识朋友的朋友

来源:中国网科学    2021-02-08 13:48
来源: 中国网科学
2021-02-08 13:4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网络发展至今,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庞大的网络空间让人眼花缭乱,各种各样的网络生活方式让我们感叹不已。其中,社交媒体已成为数字新闻消费的基石,获取最新新闻和时事动态是使用社交平台最常被提及的原因。最近发生的事件更进一步地让社交媒体的“社交”元素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不久前,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一款语音社交软件Clubhouse举办了一场语音直播,在直播的几小时内该软件同时在线人数高达5000多人。这款名叫Clubhouse的语音聊天软件,由于马斯克的站台,正在大洋彼岸的硅谷大受欢迎。

据公开资料显示,Clubhouse产品上线于2020年4月份,是一款主打即时性音频社交软件。现该软件还处于测试阶段并仅限于苹果IOS系统,新用户只能通过旧用户邀请码下载软件。简单说,在产品形态上Clubhouse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语音聊天室。其每个上限5000人的房间中存在主持人、发言人和听众三种不同的角色,主持人可以与作为发言人的嘉宾闲聊,而听众也可以通过举手的方式来参与讨论,但所有人都只能通过语音交流,不能打字、不能发图片、更不能发视频。

Clubhouse为何突然爆红

这样一个看起来功能单薄且并不新颖的产品,在仅仅上线iOS版,且只能通过邀请来获客的APP,凭什么就能够获得在只有数千名种子用户的情况下就拿到千万美元级投资,并仅用半年时间用户量就增长400倍,估值突破10亿美元的成绩呢?究竟是为什么,让Clubhouse能在海外市场迅速走红,并受到国际性追捧?

Clubhouse突然爆红,首先是名人效应。特斯拉CEO马斯克在推特上对Clubhouse进行宣传。其次,海外疫情的持续恶化,居家隔离、在家办公、线上社交成为了常态化,人们需要使用社交软件进行沟通。再次,Clubhouse采用的邀请制度,提高了用户准入门槛,使此款软件变为少部分人的“奢侈品”,从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用户的吸引力。

如今,人们传播信息的媒介普遍就三种,图文、音频和视频。图文的势微,视频这几年的火热,自然让人们猜测,下一个风口就会出现在音频领域,Clubhouse正是满足了大家的想法。

“Clubhouse现在仅有200万用户,体量还十分小。未来其是否有可能成为语音交友领域的龙头还不好说,但是它代表了未来社交的趋势。”波场Tron创始人兼BitTorrent CEO孙宇晨看来,正如当年特斯拉代表了未来汽车的趋势,他认为“未来这种社交模式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一定会成为流行。”

面对大洋彼岸Clubhouse一夜爆红,中国版的语音社交软件该何去何从?

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的不少泛娱乐社交产品已经走在了大洋彼岸的前面。秀场直播在国内经历了“千播大战”,不少直播平台随后出海转战东南亚、中东和北美,成功开拓海外市场。实时语聊产品也不例外,YY、荔枝、Soul等平台至少在2年前就已经推出了实时语聊房的模式,并且已经从“纯聊天”衍生出了相亲交友、游戏互动等更多玩法。

回顾过去,视频形式、语音形式的聊天室都曾在中国出现。国人依赖的QQ、微信也不乏语音直播功能,这两年兴起的抖音、快手等直播软件,占据了社交软件的大部分市场份额,长久下去,用户难免会引起厌倦,限制了用户增长。这就给纯语音社交软件的崛起一个机会。

“无论是图形、视频还是声音,社交互动的本质都会回归到人们身上。其本质是调动用户的社交热情,语音可以自然地将用户距离拉近。”近日,孙宇晨对外宣布,将投资热门语音社交App—TWO,打造中国版“Clubhouse”。

据介绍,TWO是一款定位中国版Clubhouse的纯语音直播产品,集合语音直播和社交,提供从单点发现到群组语音连麦的多种互动模式。与Clubhouse不同的是,TWO主要聚焦安卓用户,主打下沉市场,并且不是单一的邀请机制,采取了更多元化的加入模式,认识朋友的朋友,扩展二度朋友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TWO的月活用户50多万,单日参与直播的主播和付费用户均超过5000人,年度流水规模保持近亿元人民币规模。孙宇晨表示,2021年内TWO计划实现注册用户1000万,目前在中国已经可以在App Store中下载,2021年2月中旬会发布英文版本。

Clubhouse的全球热度,其意义不在于它本身是否多么吸引人,而是让更多人注意到社交应用的诸多可能,鞭策开发者对此类产品的想象力,提升用户的流畅体验。

演变的路径也会随着用户的不断加入而发生变化。

未来,语音社交何去何从,谁能抓住语音社交的风口突出重围,让我们拭目以待。

无论如何,这将是一场了不起的改变。

(张铭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