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自己的IP之路,腾讯新文创正在发力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1-03-30 09:49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1-03-30 09: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腾讯“新文创”:走中国式IP之路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数字文化产业的贡献最为巨大。“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指出,数字化产业作为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路径。腾讯“新文创”等通过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发展,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走中国式IP之路。

  腾讯《QQ炫舞》X杨丽萍孔雀舞

相较西方 中国正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西方文化企业保持着传统文化发展模式中的优势地位,比如美国迪士尼公司,根据官方财报展示,其电影投资收益仅占总营收的15%左右,其余85%都来自迪士尼乐园、衍生品等对这些IP进行衍生开发。迪士尼主要是通过专业团队利用影视媒体打造精品文化IP符号,利用线下传播方式进行变现和收益。

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见猛。我国文化产业仅在2019年较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超过1.7万亿元,占GDP比重增加0.5个百分点。近几年来通过深度融合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产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连接了更广泛、更多元的用户和创作者,打破了传统的文艺创作模式,通过用户和创作者的身份重叠、依托用户创作(UGC)的创新模式诞生了海量的文艺作品。

在腾讯等互联网文化企业提出的“新文创”等中国IP模式中,越来越多用户通过网络文学、网络漫画等相对低成本方式进行的文艺创作,其中影视则起到“IP放大器”的作用和角色,例如爆火的《庆余年》背后,实际是“新文创”的赋能。通过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统一,“中国式IP”正在走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式,打造成为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新文创”助力传统文化创新 讲好国家故事

腾讯提出的“新文创”,异常广阔的创作群体、丰富多彩的创意源头所构筑的“科技+文化”体系,满足了当前中国文化愿景。通过探索以IP构建为核心的数字文化生产方式,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推动传统文化IP化,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全新生命力。

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都提出了利用“新文创”等数字文化手段推动文化发展的建议,通过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强调通过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统一,建设中国文化强国。未来必须提升文化软实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出更多受欢迎的中国文化IP!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