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付曼青:携手合作伙伴推动人工智能教育落地,助力教育智慧化发展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1-04-21 15: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20日,腾讯教育主办的第二届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在北京举办。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付曼青出席大会“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分论坛”并发表致辞。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在医疗、城市治理、工业、非接触服务等领域快速响应,有效提高了抗疫战争的整体效率。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是这场泛在智能巨浪下,最全面拥抱变化的领域。老师与学生的交互方式,不再是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实体空间转移到了虚拟空间。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逐渐呈现出一种大规模社会化协同形态。而其中最核心的,是人与人工智能的协作和互动。付曼青表示,人工智能教育和教育的人工智能,前者是把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后者是以人工智能作为内容。这两者就像人的左右手,需要共同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

腾讯教育也积极参与到这场协同化教育服务战役中。专场期间,腾讯宣布升级“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并宣布开放生态,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合作联盟”。付曼青表示,腾讯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教育联合解决方案,与学校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助力教育智慧化发展。

腾讯云副总裁、腾讯教育副总裁付曼青发表致辞

以下为付曼青演讲实录:

尊敬的殷书记、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教育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很荣幸邀请大家相聚在这里,就人工智能教育的话题进行分享和探讨。在此,我谨代表腾讯公司,向在座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从“互联网+”到“智能+”,随着数据和存储能力的不断增加,算法的持续优化和算力的迭代增强,人工智能适用的场景不断扩充,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去年发布的《2020腾讯人工智能白皮书》中专门提出了泛在智能的概念,人工智能已经融入到各个产业,在智能制造、智慧零售等领域中,人工智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力;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民生领域,人工智能帮助构建人民更美好的生活等等。尤其是在新基建的春风下,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变得像网络、电力一样的基础服务设施,向全行业全领域提供通用的人工智能能力。可以说人工智能已“泛”起巨浪,而我们每个人都将席卷在这巨浪之中。

去年是所有人心中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抗疫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在医疗、城市治理、工业、非接触服务等领域快速响应,验证了它对社会的价值,有效提高了抗疫战争的整体效率。与其他行业相比,教育是这场泛在智能巨浪下,是最全面拥抱变化的领域。一场疫情,将教育的传统生态打破。老师与学生的交互方式,不再是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实体空间转移到了虚拟空间。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育逐渐呈现出一种大规模社会化协同形态。而其中最核心的,是人与人工智能的协作和互动。可以说人工智能正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在这场大规模社会化协同教育服务形态下,腾讯作为教育平台方,也积极参与到这场协同化教育服务战役中。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心中的感受颇多。人工智能教育和教育的人工智能,前者是把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后者是以人工智能作为内容。这两者就像人的左右手,需要共同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

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这种变化和趋势下,如何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面向新时代、新产业的具备信息素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当下教育遇到的新问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必须思考的问题。

腾讯作为一家科技企业,秉承着“科技向善”的使命和愿景。腾讯四大AI实验室,积累了大量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案例:

在AI医疗方面,腾讯不仅有“觅影”AI影像筛查,能够进行食道癌、乳腺癌、肺癌等病症的早期筛查,还在AI病理诊断方面投入研究;在AI安防方面,优图实验室打造了天眼智能安防平台,天眼智能交通平台等等。

此外,腾讯AI实验室还在诸多前沿技术领域进行了探索,如AI驱动虚拟人、在虚拟世界中训练仿真机械臂、能走梅花桩的机械狗等等,我们希望将这些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之中,用科技为中国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时,腾讯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赋能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人工智能教育联合解决方案,与学校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为教育赋能。今天腾讯已经全力在为人工智能教育搭平台,希望与生态合作联动,与各位教育同仁一同努力,为实现国家的人工智能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