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涉黄涉暴内容如何监管?比心陪练这样做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1-04-23 14:30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1-04-23 14: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在线新文娱产业逐渐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生力军。然而,在线新文娱平台与生俱来的行业准入及用户参与门槛低的特性,也使其伴随着涉黄等争议事件。以比心陪练等为代表的各赛道头部平台正加速引领行业阳光化、规范化进程。

一边是风口中规模与用户的增长热潮,一边是各类风险及监管靴子的压力,2020年来,在线新文娱平台在发展中逐渐在“自净”中完成分化。

应对灰黑产处置难点,头部平台各有新招

作为数字经济“新生儿”,在线新文娱近两年迎来发展高峰,尤其在疫情期间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根据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89亿,较2020年3月新增网民8540万;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9.27亿,较2020年3月增长7633万,占网民整体的93.7%,较“十二五”末期增长83.9%,成为第二大网络应用,网络直播用户达到6.17亿。

庞大的新增用户群推动平台流量效应激增,并不间断地创造内容生态,同时也使得头部平台成为应对涉黄等黑灰产的前沿阵地。

游戏电竞产业中,以比心陪练相关业务为例,202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该平台用户访问量超2亿次,新增用户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0%,平台上各游戏下单总局数突破1000万,较去年同期增长超350%。

据了解,比心陪练平台上内容多为音视频,且多发生于用户线上聊天的过程中,在保障用户隐私同时,即时判断内容风险成为技术难题。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曾表示,如今平台常见的信息流广告,以及UGC类的内容或者是游戏类的广告都比较常见这类违规内容,整治的难点之一就是平台只是网络服务提供者,难以时刻监管到用户夹带在一些流量视频中的违规内容。

而根据比心陪练介绍,为应对涉黄涉非内容,比心陪练提高对全平台内容监管的尺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并在风控端组成的“六大平台”,逐年加大风控审核维度的技术、资金和人力成本的投入。2020年,依托平台良好的用户互动参与,比心陪练通过浅化举报入口、利用算法能力系统自动生成举报、建立举报激励体系三方面进一步拓展了对违规信息的举报体系。

直播平台斗鱼也对原有的审核技术进行了全面优化升级,新的审核机制提升了对“擦边球”内容的敏感度,任何疑似违规内容均会被AI审核技术列入观察名单中,被点名的直播间将直接被下线。

社交平台微博则发起了“蔚蓝计划”抵制软色情。对于部分微博群内存在大量的涉黄、违法和其他的违规内容,根据投诉线索,主动解散违规的微博群,对其中疏于管理微博群且情节严重的群主、群管理员、群隶属人采取了限制建群功能、禁言和关闭账号等处置措施。

引导力度加大,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行业自我优化的同时,外部对于在线新文娱规范化、阳光化发展的指引也在逐步明确化和系统化。

日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宣布安排部署开展“新风2021”集中行动启动,行动将持续至今年11月底,将着力解决全社会反映强烈的涉黄涉非问题。而此前,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已对社交、网络直播、游戏等在线新文娱业态进行多次集中盘摸。

今年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就《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增加了新的禁止性规范,把社会关注的违法犯罪行为纳入禁止范围中。

靴子落地的同时,各地对在线新文娱的发展支持也不断加大,同时,头部平台也逐渐成为行业规范制定过程中的参与者。

今年上海市两会期间,相关文件指出将“加快完善经济发展格局,大力发展代表都市经济发展方向的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流量型经济”,电竞产业正是着手点之一。

而在此前,《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也提出,用3年时间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新高地,其中“在线文娱”被作为聚焦深化发展的要点之一。

随着相关监管体系的完善,在线新文娱的发展呈现出清趋势,并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线新文娱所创造的经济及社会生活效益在蓬勃发展基础上,逐渐成为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各界的广泛共识,随着技术的发展、Z世代的成长,以及用户习惯的养成,在线新文娱已成为经济链条及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加速出清涉黄涉非的黑灰产,实现规范化发展,建立系统防范体系后,比心陪练等一众在线新文娱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将值得期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