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首任总师戚发轫:既要有梦,还要撸起袖子干

这一切成绩,在戚发轫看来,来源于“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1992年,我国正式批复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随后载人飞船立项,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

神舟飞船首任总师戚发轫:既要有梦,还要撸起袖子干

来源:科技日报    2021-04-24 14:36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4-24 14: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我们都有一种强国梦,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信仰。既要有梦,还要撸起袖子干。”4月23日,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的一场特别的“思政公开课”中,88岁的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与青年学子分享他的成长经历和航天精神。

1933 年,戚发轫出生在日据时期的大连。那时,日本人在占领区强制推行“奴化教育”,山河破碎的中国,一度让戚发轫刻骨铭心。

“抗战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不用老师告诉你爱国,你就懂得热爱祖国,当时很多老科学从美国回来,就是看到咱们国家当时太落后了。”

青年戚发轫很快找到了报国之路。1957 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从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刚刚毕业的戚发轫服从国家分配,转入导弹研究。

“当时周围的人既有大学生,也有各类老专家,谁都没有见过导弹长什么样,只有我们的院长钱学森搞过导弹。报到后第一课,就是钱学森给我们讲的《导弹概论》,告诉大家什么是导弹,需要什么技术、专业、人才、设备。”

在一穷二白的严峻形势下,大家做了大量的试验,攻克了众多难以想象的难关。终于在1964年,中国首枚国产导弹“东风”二号发射成功。

戚发轫讲述“中国航天与航天精神”。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摄

与航天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戚发轫对三个日子如数家珍: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2003年10月15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圆满完成;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

这一切成绩,在戚发轫看来,来源于“两弹一星”精神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1992年,我国正式批复实施载人航天工程,随后载人飞船立项,戚发轫被任命为神舟飞船总设计师。

那一年他已59岁。

除了年龄因素,载人航天的人命关天,让戚发轫倍感压力,因为这对技术可靠性、安全性要求特别高。“我去苏联看过他们发射载人飞船,发射时总设计师是要签字的,表示一切都准备好了,航天员一定可以安全返回的。我就在想,将来送我们自己的航天员上天之前,我能说这句话、签这个字吗?”

但戚发轫最终还是接下了重任。

随后的11年,他带领团队做了无数次地面试验,还做了四次无人飞船试验,对“上天”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反复修正。

就在载人航天团队对首次载人发射紧锣密鼓的准备时,“非典”来了。“当时跟我们协作的来自全国的产品,都要送到北京航天城验收、总装、测试,合格后才能送到发射场,但赶上了非典。我当时决定,凡是进了航天城,管吃管住不能回家,北京的也不能回家。很多年轻人有老有小,不让人家回家很残酷。但是国家需要我们顾全大局,很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坚守岗位干了1-2个月,最终将神舟五号送上天。”

说到这里,戚发轫总结,“一个人、一项事业、一个国家,在国家需要的时候,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要有准备,要按特殊办法解决。正是这种‘特殊’,能让我们遇到再多困难都能克服。”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国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戚发轫展望未来,“希望到2035年,我国航天事业能进入强国行列,这靠什么,靠精神。”

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戚发轫激励青年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国家、事业甚至个人要想发展、强大、超过别人,靠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

(金凤)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