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底色,他们让“蓝图”变为现实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1-05-14 11:09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1-05-14 11:0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暮春初夏,万物生发。美丽的南宁邕江河畔两岸生机盎然,自中建交通投资建设的邕江综合整治项目投入运营以来,“母亲河”两岸可喜的变迁有目共睹,粼粼江面上倒映着和谐共生的民生画卷,撬动生态治理效能、服务一方民生福祉的宏伟蓝图逐步绘就。

治理焕新江河

立夏时节,江岸胜景。一开腔,“北人南迁”的西北汉子马国华赞不绝口:“每天就喜欢到江岸走一走,经过治理后的邕江水清岸美,心里美滋滋。”

可在过去,邕江可没这么大的“吸粉力”:无序开采、肆意倾倒的行为随处可见,水环境的恶劣伴发洪灾问题,两岸民众饱受水患侵扰

此时,中建交通坚定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央企担当挺身而出投身母亲河整治。“深化政企合作给我们带来了‘1+1>2’的良好效果。”中建交通投资管理公司总经理吴斌说。“服务一方民生,是责任,是义务,是职责所在,老百姓笑了,我们也就值了。”

邕江整治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74公里河道清澈见底,水光潋滟;两岸绿意盎然、亭台林立。过去“阴晴不定”的邕江,现已成为展示城市美丽形象的“绿轴线”,诠释了中建交通以央企担当推动民生建设的生动实践。

提质匠造精品

长期的无序经营、环境破坏行为为工程进展带来了难点多、战线长、交叉密的问题。中建交通进行周密策划,对全线植被进行梳理和分区,成功使两岸呈现鳞次栉比、百花争艳的亚热带美景,同时将原有的喷播草种更换为更加环保、节能、耐践踏的大叶油草,取得良好生态效应。此外,沿岸的上千棵古树“阻挡”了建设的步伐,中建交通毅然选择保留这些古树,放弃了原有的移植计划,而是以古树为中心建设新的景观组团,以“古树换新颜”的方式把老一辈的邕江记忆驻于母亲河畔。

精雕细琢方为器,在中建交通“匠造精品”的管理理念下,“百里秀美邕江”已然成为展示城市风采的景观河,成为利民惠民便民的“网红河”,也成为提升绿色品质的生态河。

品质运营先行

生态治理工作并非一蹴而就,更不可半途而废,自邕江综合整治项目投入运营已有近一年时间,中建交通全面构建运转高效、品质过硬的项目运营体系,成功打造城乡治水、河流修复、文化景观、空间贯通的流域治理链条,充分释放中建交通在城市综合治理及工程运营领域的专业化优势,以提高工服务效率为出发点,打造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的精品工程品牌。

时值党的百年华诞,邕江岸上鲜艳的党旗成为凝聚人心的红色引擎。中建交通全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工程运营质量提升月活动,号召党员志愿者们面向市民发放生态宣传资料和问卷调查,收集市民对项目运营期间服务质量提升工作的意见建议,真正贯彻“品质运营、服务先行”的工作原则。

治理一条江,改变一座城。邕江综合整治项目的成功运营,描绘出美丽桂城天人合一的“风景线”、匠心独具的“品质线”、普惠民生的“幸福线”,助力擦亮首府宜居城市名片,打造民众幸福空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