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思维怎么样?数学老师奶爸来评点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1-05-26 17:1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孩子今年3岁了,和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一样,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了家里的头等大事。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深知3-6岁是儿童智力发展和思维模式建立的最佳时期,给孩子选一门思维相关内容学习很关键。

其实,很多人都不理解,作为数学老师,我为什么不自己教娃?本人在这里纠正一下:思维教育涉及范围比较广,不仅仅是数字能力的培养,还包括归纳、对比、空间、推理等等内容,系统性比较强。虽然本人是数学老师,一者教学任务比较重,不敢有丝毫懈怠;二者从系统性学习的角度出发,选一门比较好的辅导内容更适合孩子学习。

在经过一番比较和考虑后,我选了斑马思维。因为它不仅在内容安排上更科学,且更贴近于生活应用,尤其是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优势明显。“为父母者,当为子计深远”,我也不例外。为什么我这么说?接下来,我分享下我家孩子的学习经历,或许你就能明白。

一、内容体系

出于职业习惯,我首先看的是斑马思维的内容体系。针对3-8岁的孩子,斑马思维根据各年龄段特点,将内容分为五个级别,即S1-S5。我家孩子当时三岁,学的正好是S1阶段的内容。

仔细看S1阶段内容就会发现,这个阶段主要包含图形与空间以及视听与记忆两个模块。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年龄对于周边空间的感知刚刚形成,我家孩子就是经常会指着一些圆形、三角形跟我“拉家常”。

总体来讲,斑马思维在孩子年龄认知特点上拿捏地死死的,适合各个阶段的学习特征。从我们专业角度说,内容体系就是一份规划图,既然规划图很合理,那么接下来的体验也不会差到哪去。

二、内容体验

虽然通过此前体验版的学习,对斑马思维的内容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但为了对孩子负责,我还是陪孩子学习了两节内容。没想到效果一如既往的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趣味性

斑马思维拥有原创动画,同时会利用原创剧情融合知识点,并且知识点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易于孩子理解,对孩子的吸引力也比较大。

比如学归纳思维,某一节内容中指出要把文具与水果放在不同的收纳箱里,我家孩子在学习后竟然主动把他的玩具都按照大小分别摆在不同的储物箱里,即学即用,也是让我这个老父亲欣慰不已。

我家孩子非常喜欢斑马思维的IP人物“闪电哥哥”、“皮皮”和“糖糖”,还每次都专门指出来哪个是闪电,哪个是皮皮,哪个是糖糖。

值得一提的是,斑马思维还把知识点结合在一起,做成了记忆儿歌,这样不仅让孩子学习兴趣提高,而且还能在娱乐中记下所学的内容,一举两得。

互动性

斑马思维设计了很多互动场景和动手场景,我家孩子非常喜欢“我当小老师”和“皮皮打电话”环节。

“我当小老师”环节,顾名思义,就是孩子针对一道问题自己进行讲解。个人认为这既是一次测验,同时也是一次表达和演讲的尝试。我家孩子一向比较内向,但自从发现有这个环节后,每次都主动去讲解。

而“皮皮打电话”这个,很像一问一答的形式,虽然用的是AI视频通话的方式,但孩子把皮皮当成了一个小朋友,很认真地互动。

另外,斑马思维的内容当中还有点读、跟读以及互动、游戏环节,有人说这种设置会分散注意力,但个人并不认同,其实动手也是一种思维开发的方式。

激励机制

不得不说,斑马思维还是比较用心的。在内容体验中设置了激励环节,三星打分和斑马币激励是孩子比较喜欢的。

三星打分,是在学习过程中设计的互动小环节,答对问题会有三颗星的奖励,这跟“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是一个道理。我家孩子每次都是奔三颗星去的,每当一节内容结束,全是三颗星,他总要拉着我庆祝一番。

斑马币这个主要是实物奖励,通过在学习中的表现赢取斑马币,然后去斑马商城换取小礼品。我家孩子已经换了一次八斗挎包了,下一个目标是图形拼摆盒。

三、学习效果

通过半年学习,我家孩子变化整体还是很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体现在生活观察力和实践上。学了一段时间后,他都会跟我讲哪个是长方形桌子、哪个是圆形的凳子,而且会主动将碗摞在一起,把筷子收在一起,还能给我和他妈妈平分水果,对于归纳条理很清晰。

其次,主动学习。最开始几天需要催促,而后都是孩子自己准时打开手机学习。而且每节内容结束后都十分恋恋不舍。

从自家孩子最近的状态来看,斑马思维确实是一门值得用的产品。无论是对于孩子知识的增长、能力提升还是对于他学习习惯的养成,都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接下来我会继续关注孩子的成长,持续分享斑马思维的使用体验,让更多的家长能获益。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