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推动“一刻钟生活圈”建设 多点Dmall数字化赋能正当其时

来源:消费日报网    2021-06-03 15:28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1-06-03 15: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互联网巨头鏖战社区团购新兴业态同时,政策层也在规划推动建设“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更加便捷、智慧化的应用场景带到人们生活当中。

商务部等12部门于5月28日共同发布了《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回归商业本质,以满足消费需求为核心,在提升实体商业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同时,充分利用新技术推动业态和模式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满足即期消费,激发潜在消费。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意见》落实。在印发《意见》的同时,将同步发布《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指南》,增加工作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将积极组织地方申报全国试点、搞好评审筛选,鼓励地方同步开展省级试点,尽快做大便民生活圈覆盖规模,下好‘全国一盘棋’。指导督促地方落实《意见》要求和任务,认真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工作,编制专项规划和试点方案,加强顶层设计。”上述负责人表示。

“一刻钟生活圈”来了:规范与红利

什么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简单来说,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也就是说,不管是新兴的拼团、商超O2O,还是传统的便利店等连锁店,都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政策层推动“一刻钟生活圈”建设,包括社区团购等在内的新生业态的规范运营再次被重点提及。《意见》提出,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建立健全社区电商(含社区团购等)领域市场准入规则,划清底线、加强监管、规范秩序,促进公平竞争,反对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行业人士指出,除了新兴业态将更为规范运营外,在政策推动下,便利店等社区业态将进入新的发展周期,规模化发展红利空间进一步打开。《意见》提出“壮大市场主体”,提出鼓励大企业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发展社区便利店、超市、理发店、餐饮店(早餐、快餐)等直营连锁,对形象标识、门店管控、设施配置、服务标准、商品采购、物流配送实行“六统一”。

毕马威日前发布的《2021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就曾指出,根据国际便利店行业经验,当人均 GDP达1万美元时,进入行业激烈竞争期;我国2019年人均GDP为 70892元,已迈过1万美元门槛,便利店行业发展进入爆发性增长期。

毕马威上述报告援引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便利店门店规模达到19.3万家,其中传统便利店14.4 万家,增速约9%,基本维持2019 年水平,同时疫情加快了部分品牌的关店速度。对于2020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发展,毕马威报告提出,便利店企业布局在地理纬度整体进一步扩张,而从消费场景看,门店类型向以近场型业态为切入的社区型门店拓展,便利店离消费者更近了。

《意见》提及,鼓励企业以大带小,在做好自营商超的同时,开放供应链、物流渠道及门店资源,为传统夫妻店、杂货铺提供集采集配、统仓统配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商业特许经营方式实现品牌化、规范化发展。上述行业人士指出,随着政策红利逐渐释放,未来便利店规模化发展的空间仍将提速打开。

事实上,利好便利店等连锁业态发展的政策东风已经频频吹起。在此次商务部等12部门发文提出推进“一刻钟生活圈”建设之前,短短一年半时间,商务部已两次发文,对便利店未来发展做出具体部署:先是在2019年12月31日,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健全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织密便民消费网格,优化便利店营商环境,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更好地发挥便利店服务民生和促进消费的重要作用。

随后在2020年7月31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的通知》,指出要聚焦影响便利店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网点布局,推动数字化改造,建立智慧供应链,通过“新建一批、加盟一批、提升一批”,全面推进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力争到2022年,全国品牌连锁便利店门店总量达到30万家。

数字化赋能大势所趋多点MiniOS提前布局

在加快“一刻钟生活圈”建设的同时,“数字化”也成为《意见》关注的重点课题。

在5月28日发布的《意见》中,“数字化赋能”被重点提及。《意见》提出鼓励数字化赋能,引导第三方技术服务商把大数据应用到开店布局、进销存管理、物流配送、商品追溯等各个环节,促进模式创新和市场要素精准配置。除此之外,《意见》还提及,鼓励第三方机构为社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数字化转型、信息咨询、装修设计、营销策划、经营分析等专业服务。

《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指出,2020年,有85.2%的便利店计划开展线上订单业务、有67.4%的便利店计划尝试开展送货到家业务、有88.6%的门店计划为店内开展线上引流业务。疫情让线上销售猛增,这也让便利店下定了数字化转型的决心。

对于传统商超连锁、便利店来说,面对行业门店数量不断增长、竞争不断加剧的市场状况,完全靠自己打造数字化方案耗资巨大,选择第三方平台技术合作就成为一条捷径。成立6年的商业SAAS提供商多点Dmall已经提前布局,成为备受合作方好评的系统提供商。

成立六年来,多点Dmall通过向零售商输出数字化能力,围绕线上线下一体化,提供全渠道数字化解决方案。截至 2021年2月,多点 Dmall已与110多家连锁商超和便利店达成合作,覆盖三个国家和地区 15000家门店。早在2019年11月,多点Dmall就对外发布自主研发的数字零售操作系统Dmall OS,并推出适配便利店等小店业态的MiniOS。零售数字化服务能力从大店到小店,在规模、业态上实现了全覆盖。

据介绍,多点MiniOS以系统数据联动智能算法,让数据真正发挥价值,驱动连锁便利店业务发展。以门店自动补货为例,MiniOS根据历史销售数据,结合天气、商圈等影响因素,给出补货建议。据多点Dmall人士透露,某连锁便利店上线MiniOS自动补货系统后,门店周转天数从62天下降到28天,节省废弃成本582万。

社区商业不光是零售业新的增长点,更是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一刻钟生活圈”建设,也是推动数字化浪潮逐步向城市的“毛细血管”渗透的过程,最终的落脚点,都是真正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及幸福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多点Dmall一直在行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