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播种,5月出苗,极飞的“超级棉田”在历经风灾的考验之后,又迎来了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两个人管理3000亩棉田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将为两位棉田管理者排忧解难。
种棉不易,“超级棉田”遇风灾一波三折
极飞“超级棉田”的3000亩地,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是政府流转整合的通水通电通网的高标准农田。新疆棉花生长周期从4月份左右播种开始,到 9月份左右收割结束。来自极飞科技的两名90后员工——艾海鹏和凌磊,将借助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来管理这3000亩棉田,通过完成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来验证智能化、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大规模种植场景的可行性。
距离极飞“超级棉田”项目的启动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艾海鹏和凌磊这两位棉田管理员,已经借助极飞智能农机设备和智慧农业系统顺利完成了播种,施肥等农事环节,棉芽慢慢地从土里钻了出来,在微风中抖动着嫩绿的叶子。
新生命在大自然的考验中异常脆弱,习习微风也可以变得爆燥。5月1日,“超级棉田”棉花刚播完种便遇大风“突袭”‘两位棉田管理员立马安排补种;补播完没多久,5月11日夜间,尉犁地区便再度出现了大风沙尘天气,全县范围内大部分地区风力达8-9级,部分地区风力可达10-11级,12日白天到夜间还出现了阵雨天气。多频次的恶劣天气毁坏了先前铺设好的滴灌带和地膜,还将幼小的棉苗“掀翻在地”,部分地块“一夜回到解放前”。
图:大风过后,工人正在将受损的地膜掀掉,准备重新覆膜
大风过后,两位棉花管理员在棉花地里升起了极飞遥感无人机,艾海鹏介绍,使用遥感无人机拍摄获取棉花地的高清地图后,通过AI识别分析,便可知道在这次风灾中“超级棉田”的受灾面积,分析显示此次近200亩棉田受灾。
图:极飞智慧农业操作系统对部分地块受灾面积进行AI分析
“好事多磨”,经历挫折在所难免,“超级棉田”项目仍未来可期。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曾介绍道,3000亩相当于 28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预计亩产量超过 300公斤,今年可收获 900余吨的优质新疆棉,从而带来 200万元以上的预期收益。
如果“超级棉田”顺利达成这一产量目标,这两位棉田管理者将有望赚得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这样看来,前期重复播种抗风的辛苦也算没有白费。
苗期病害不能忍,极飞P80为棉苗生长保驾护航
风灾过后,管理员们应该可以喘一口气了吧,然而,刚刚逃过一劫的棉苗们又被棉蓟马和蚜虫给盯上了!它们循着食物的清香找上了门!不仅如此,经历过风吹雨淋之后,有的棉苗一不小心还患上了立枯病等“传染病”!这就让棉田的管理员们心疼不已。
脆弱的棉苗需要保护,可偌大的棉田就靠两位管理员喷施农药和化肥,这得折腾到啥时候去?幸好,极飞的P80农业无人机可以帮助管理员为棉苗的健康生长保驾护航。
P80是极飞去年年底发布的一款全新P系列农业无人机,最大载重可达40公斤,可灵活搭配35升智能药箱和60升种料箱,实现高达每小时 315亩的喷洒效率或2.4吨的播撒效率。
照这样计算,一台极飞P80农业无人机只需大概10个小时的作业时间就能对面积3000亩的“超级棉田”进行一轮喷洒治疗。
而且,P80还可借助极飞SUPERX 4智能控制系统搭配睿喷、睿播和睿图模块。在“睿图”测绘模块的赋能下,极飞“睿喷”与“睿播”系统可以全面支持 AI处方图作业,棉田管理员通过手机APP或智能遥控器,即可完成农田高清地图的拍摄以及播种、撒肥、施药等全流程的无人化管理。
农业无人化势在必行,极飞无人机解决农田管理难题
近年来,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农田管理走向智能化、数字化的历史进程,未来所有繁杂的农事活动,都将由机器人代劳,农民将以一种更高效、轻松的方式管理自己的农田。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作物的耕种收机械化率已经达到了71%。然而,农业生产的“耕、种、管、收”这四大环节中,耗时最长、成本最高的管理环节,机械化率却只有7%。
极飞洞悉了这一痛点,并在多年的探索中用智慧化、无人化科技为农业赋能,推出了多款智能农机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力,降低了农事成本。
就拿经济作物棉花来说,世界棉仓看中国,中国产棉看新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达516.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87.3%,是名副其实的“世界棉仓”。
然而,新疆地广人稀的特性,既让其具备了土地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也造成了新疆在棉花收获季劳动力短缺的困境。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采棉人工成本的急剧上升,“采棉大军”再难复现往日浩荡场面,因此,机械化与智能化化已成为新疆农业生产环节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新疆农业农村厅数据就显示,2020年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70%,而极飞是农业无人化趋势中的佼佼者:截至2020年10月中旬,极飞农业无人机在新疆累计作业2.16亿亩次,棉花脱叶剂作业面积占新疆机采棉面积的75%,大大提高了棉花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同时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
图:极飞农业无人机正在为棉花喷洒脱叶剂
只钻研科技不了解农业是无法真正切入农户需求的,这也正是极飞今年启动“超级棉田”项目的出发点之一。只有深入农田,切实体验农业种植生产的全过程,才能真正激发研发灵感,为中华大地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生产制造出更好用、更实惠的“无人化”农业生产工具。
(张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