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全国首套安全可控水电新能源集控系统在黔源电力集控中心成功投运,打破了国际水电新能源集控设备厂家的垄断地位,创新解决了技术“卡脖子”难题,标志着我国水电新能源控制系统全面实现自主安全可控。
该系统由中央企业联合攻关,中国华电黔源电力、国电南自承担研究任务,系统的主要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数据库等均采用国产化设备,国产化率从10%增长到90%,核心软件代码100%自主可控。
(国内首套安全可控水电新能源集控系统投运启动仪式)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能源领域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造成了能源系统核心硬件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一系列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我国的能源信息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启动仪式座谈会上,黔源公司技术研发团队对该水电新能源集控系统作了详细介绍,系统的国产化是基于飞腾 CPU、麒麟操作系统、达梦数据库,功能性能满足《DL/T 1625-2016梯级水电厂集中监控系统基本技术条件》,有效保障电力数据安全。
(投运仪式座谈会现场)
为促使项目顺利落地,黔源公司党委会专题研究确定该项目组织实施等相关事宜,针对该项目成立了公司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的领导小组,组建了专业技术骨干组成的项目团队,明确项目团队工作职责,确保项目如期完成。黔源公司直属集控中心党支部成立了“AK项目突击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融合多专业协同配合,以期安全高效开展项目攻关。
随着技术进步,当前水电站生产控制方式已经实现了梯调集控、远程集控等先进生产模式,通过水电远程集控技术实现水电厂远程集中控制,不仅可以减少电厂的人力资源投入,同时还可以把运行人员工作地点从偏远山区转移到城市中去,从而提高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国家能源局贵州监管办公室电力安全监管处处长石松表示,数字系统与能源革命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国内首套安全可控水电新能源集控系统实现了系统核心技术层面新突破,填补了国产技术的空白,国产化设备、国产化技术的实现催生了很多应用场景,有利于国产化系统产业链的安全可控。建议下一阶段要注意网络信息安全,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全员意识。
据了解,黔源公司是贵州省唯一的电力上市企业,也是中国华电控股的六家上市公司之一。公司致力于贵州境内“两江一河”(北盘江、芙蓉江、三岔河)流域水电开发,建成投产9座水电站,在北盘江流域开发建设光照、马马崖、董箐3个光伏发电项目(共计750MW),初步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流域梯级水光互补清洁能源基地。(汪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