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先一步 大功率液冷超充技术推动全行业向前发展

来源:大众网    2021-06-21 13:56
来源: 大众网
2021-06-21 13: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0年中电联公布了中日两国合作制定的大功率快充新标准—超级充电标准,中电联预计2025年可以全面提供超充服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者对充电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满足更多不同场景下的充电需求,同时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超大快速充电技术再度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直流大功率充电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最新数据测算,符合2015版国标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以及充电设施保有量分别约为450万辆和152万根。当前阶段,公共充电设施的充电功率范围主要集中在60kW~180kW之间,充电时长为0.5~2小时。随着车辆续驶里程的不断增加,部分用户对更大功率、更快速度的充电需求迫切,希望充电时长能缩短至20分钟甚至更短时间。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王秉刚进一步指出,快充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因各种原因需要在公共充电站充电的私人电动汽车,例如出远门或临时发现电量不够以及没有停车位充电条件的汽车;其次是每日行驶里程很长的运营车辆,包括出租、旅游、物流和网约车等;第三则是公交车。综合来看,出于长途旅行和运营车辆的考虑,应当在公共充电桩中布局一定数量的超级快充桩来满足相应需求。

云图片

  事实上,车企已经提前看到市场需求并积极开始相应布局。中国充电联盟技术和认证部主任刘锴表示,目前已有多家车企在进行快充车型开发,包括吉利极氪、广汽埃安、比亚迪、长城汽车、特斯拉等。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起亚EV6全系车型支持400V和800V充电,现代IonIQ 5最新800V高电压平台支持高达350kW超大功率充电,东风旗下岚图汽车近日宣布正在研发基于超高压平台的超级快充技术。

  与此同时,零部件供应商也相继发布了支持快充的产品计划,除了此前已经公布快充技术的宁德时代,蜂巢能源首次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对外发布了全新快充技术和对应电芯,第二代4C快充电芯容量165Ah,能量密度大于260Wh/kg,仅需10分钟就可实现SOC(充电状态)20%~80%;舍弗勒全新推出的电机系列产品也能够实现电压等级48~800V、功率等级15~300kW及以上全覆盖。

  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电动汽车百人会组织的研讨会上指出,解决充电的后顾之忧,需要更大功率的快充技术,超级快充是大势所趋,行业需要推进电动汽车采用≥800V的更高电压平台。欧阳明高强调,对私家乘用车而言,基于车网融合和大功率快充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电池底盘一体化设计趋势,我个人更看好的还是充电。据欧阳明高团队的研究表明,对一个续航里程600公里的车5分钟应急补电充200公里是完全可行的。

  相对于“细水长流”的慢充,便捷高效的快充充电桩显然更加符合消费者胃口,也成为车企和充电桩企业竞逐的焦点。北方工业大学教授、汽车产业创新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研发和普及高功率充电技术,已经成为推动行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国家电网的快充充电桩,功率已经达到160kW;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动作频繁的北汽,最新推出的大功率充电桩功率达到150kW;而国外企业当中,特斯拉所使用的第二代超级快充功率已达350kW,保时捷的充电功率可达450kW。

  部分车企已经在积极主导根据大功率快充车型推广计划,布局快充充电桩建设。例如广汽巨湾技研研发的基于2015版国标、增加液冷系统的充电枪,支持最大电流600A,充电模块最高电压支持1000VDC,充电桩功率输出不低于480kW,并可升级到600kW。在充电倍率6C下,电量从30%到80%所需充电时间仅为5分钟。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也曾表示,“如果8分钟要充电1000公里的话,需要建设高功率的快充桩,技术上可以实现,只是成本高,我们会按节奏来推广。”

云图片

  因此,动辄几百千瓦功率的充电桩,传统的风冷技术早已不能满足散热需求,液冷技术成为目前最可靠的解决方案。锐速品牌在2021年成功研发出500kW的液冷超级快充充电桩。这意味着,应用这款产品充电的新能源车,从0电量到80%,最快可以在10分钟以内完成。

  其实,液冷技术的原理不难理解,在电缆和充电枪之间设置一个专门的循环通道,通道内加入起散热作用的冷却液,就可以通过动力泵推动液体循环从而把热量带出。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液冷线缆,与普通线缆相比,其可以一边导电,一边用冷却液散热。但液冷不同与风冷的地方在于,它的密封性必须做好,因为一旦管路发生泄露,就容易导致冷却系统失效。

  此外液冷还可以缩小电缆直径,最终让充电设备轻量化,因此在技术路径方面,充电桩制造企业的技术路径基本相同,尽可能制造出“又冷又快”的充电桩。

云图片

  锐速团队率先研究大功率液冷充电技术,在研发团队的持续推进下,产品已历经几次结构升级、可靠性能提升。2020年10月,锐速大功率液冷充电系统(包含充电桩、充电枪、高压线束、连接器、充电座、母排、调试配套)进入实车测试阶段,已同多家乘用车企联合做实车验证。

  锐速大功率液冷充电桩是一款面向未来充电系统的直流充电设备,同时可匹配2015国标的充电枪,在带冷却情况下,充电电流高达600A,电压1000V,在车辆电池能承受的前提下,理论上最快可以实现10分钟充电至80%的目标。能有效解决长续航里程汽车,出租、物流、网约运营车,特大城市公交车、高速公路车的充电时长问题。

  目前,该产品已批量供货,锐速长期以来为满足客户需求,围绕新能源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的趋势,以高电压大电流充电为核心研发动力,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完善的高压大功率快充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未来,锐速智能将全力推动大功率液冷充电桩的技术发展,为缓解用户充电焦虑,将在充电功率、安全性、适用性等方面不断完善。一方面为我国大功率快充发展路径和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探索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全面助力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中国成为汽车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刘琪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