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专家探讨双重冲击下的产业园区困境与出路

产业园区一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管理示范和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但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双重冲击下,产业园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更需要积极谋划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学者专家探讨双重冲击下的产业园区困境与出路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06-27 22:3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产业园区一直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管理示范和对外开放等重要使命。

但在“新冠疫情”和“逆全球化”双重冲击下,产业园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更需要积极谋划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6月26日,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主办

的第九届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青浦举行。专家代表分别从政策视角、理论视角及实践视角共同探讨产业园区发展的趋势、目标与路径。

论坛主题报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先后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科技部火炬中心李志远、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发表演讲。他们分别从国家、城市、园区的视角分析了双重冲击下园区面临的新挑战,并就园区如何把握新机遇,实现新发展提出了建议。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任浩在主题报告中指出,在双重冲击下,园区发展面临“全球疫情”“全球经济格局”“全球产业链重构”三个不确定性,同时也面临“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时代国际开放合作”三个机遇。基于这一形势,任浩院长从“范围”与“变动”两个维度,勾画了驱动产业园区发展的因素矩阵,并推导出双重冲击下园区新发展的“四化”趋势:园区发展模式生态化、园区运营管理融合化、园区商业模式多元化和园区产业结构高端化。面对“三个不确定”的困境,园区如何把握“三个机遇”,实现“四化”发展,任浩院长建议,从短期来看,产业园区可以通过“谋定—信心坚定”“谋度—预期适度”“谋促—政策促动”“谋变—产业转变”综合决策进行关键突破;从长期来看,产业园区可以从突破“存量—前提重立”“功能—愿景重立”“智慧—理念重立”“融合—手段重立”四方面布局新发展。

吴志强院士演讲  主办方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认为,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疫情暴发加速了“产业园区”向“创新家园”转型的速度,“创新”“青年”“绿色”“智能”“精神”五大要素是产业园区破除两难境地的利剑。其中,利用“创新”可以实现商、住、产、休、流、交、医、基、学、职等十元平衡;利用“青年”可以打造青年人喜欢集聚的城市空间,利用“绿色”可以架构全球城市绿色设计的综合平台,利用“智能”可以构建智能基建在创新家园中的实际应用场景,利用“精神”可以建设幸福满满的归属家园。吴志强院士还强调,“创新家园”未来可以更好地汇聚青年人才、增强城市软实力、破除两难境地,从根本上提升产业园区品质。

  论坛现场  主办方供图

科技部火炬中心李志远指出,中国高新区尽管面临“新冠疫情冲击以及全球价值链深度重构、全球技术封锁升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新危机,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高新区在“创新、产业、人才、开发”等方面的优势为迎接新挑战做好了充分准备,数字经济可能成为中国高新区走出困境的重要抓手。李志远还指出,中国科技园区在未来的发展中要进一步“强化自主创新支撑、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升级版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创新型市场主体、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链接高地、建设绿色智慧园区、深化制度创新与管理体制改革”。

重庆市涪陵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波在演讲中介绍,为应对双重冲击,涪陵园区的经验是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推行全域企业服务专员制度,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园区企业度过全球经济寒冬。对于园区如何在新时代新阶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周波指出关键在于坚持走“融合创新”发展之路,通过科技与产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与城市、城市与乡村、国内与国际等融合创新,赋能园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圆桌对话环节,中国开发区协会副秘书长王磊、上海市科委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处长仲东亭、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总顾问陈青洲、江苏南通现代建筑产业园主任顾华平、中海企业发展集团商业公司华东区域总经理陆凤存、一冷申豪新能源(上海)公司总经理卢广军与宁波银行副行长冯培炯对政府、园区及企业在双重冲击下遇到的难题、解决措施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探讨。

(王春)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