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项目落地济南 服务真正做到企业的心坎上

来源:国际在线    2021-07-07 10:03
来源: 国际在线
2021-07-07 10: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已连续举办至第四届,7月中下旬将开始预赛区选拔。济南中唐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焦洋是“植物蛋白脱毒生产研发及副产品精制生产中试平台”项目的负责人,其项目“植物蛋白脱毒生产研发及副产品精制生产中试平台”获2019年第二届大赛北方赛区的一等奖、决赛三等奖,获奖后紧接着落地济南市济阳区济北开发区。焦洋表示:“项目落地时园区提供的各项配套服务都能够急农产品加工企业所急,服务能真正做到企业的心坎上,这是项目落地的基础,让大家感到安心。”

落地园区配套完善

“服务真正做到企业的心坎上”

据了解,焦洋团队的项目属于重资产型的农产品加工项目,需要有一定的场地进行建厂和配置加工流水线,厂区需有防火禁区。焦洋告诉大家,济阳区的软硬条件都很适宜农产品加工企业落地,有配套成本适宜的蒸汽、水、电,同时还具备交通和物流便捷的有利条件。在2019年的第二届大赛获奖后不久,团队通过济南市济阳区委组织部及投促局等单位工作人员的介绍和帮助,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成功落地、建厂。“在初次接触中,就感受到济阳区对科技项目及人才的渴求,随后的一年半中,更是看到、听到和接触到这种融入到企业创新各个环节的支持。”焦洋说。

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项目落地济南 服务真正做到企业的心坎上

有了好平台、好机遇,焦洋团队的项目和技术负责人还被纳入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公司获扶持资金130万元,焦洋被评为“2019年泉城特聘专家”荣誉称号,“项目实施基础得到夯实,让项目落地感到更加放心。” 据介绍,项目落地后,园区为企业组织各种培训、宣传指导工作,并十分重视企业创新,对科技企业进行“分层分类、梯次培育”。焦洋说:“在政府‘一对一’培育服务和支持下,公司的棉籽加工技术中心申报成功,为企业下一步的不断创新奠定了基础。”

疫情期间项目进程受阻

园区“雪中送碳”让公司重获新生

据了解,焦洋团队的项目是两个研发平台也是中试生产线建设,一是建设一条多种植物浓缩蛋白脱毒中试生产线,进行棉籽、花生、大豆、菜籽及其他油料的脱毒新工艺研发及批量生产,研发间隙利用山东丰富的花生资源加工花生浓缩蛋白进行创收;二是建设一条年产700吨棉子低聚糖生产线,并进行花生多糖等油籽萃取物的生产技术研发。据悉,其项目拥有国内唯一的棉子低聚糖生产许可证,而棉子低聚糖产品还获批“国家新资源食品”,主要技术“花生浓缩蛋白生产发明专利技术”在2020年6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并得到麦康森院士重视,计划配套设立院士工作站进行脱毒蛋白应用研发。

焦洋告诉大家,2019年-2020年公司本来计划新建一条年产200吨棉子低聚糖的生产线,初步满足现有客户对棉子糖的需求,成为国内外棉子低聚糖产能最大的生产企业。“但是,由于受疫情影响任务没有完成,随后遇到疫情导致的融资搁浅、厂区调整等变故,济阳区组织部和投促局对我公司项目不离不弃,雪中送炭一样的支持和关怀,感到的是一份温暖和贴心。在数次变换和新增投资方的过程中,不仅多位领导陪同接待投资方,耐心介绍项目和园区政策,并且在疫情期间恶劣的投资环境下,为融洽投融关系,增强投资方的信心。在选址变更后,不厌其烦地看场地,并与场地所有方商洽合作,为项目最终落地真的尽心尽力。”焦洋表示,“应该说在项目落地的一年半时间中,最能触动是政府服务的贴心,是在面对疫情失意时带给一份感动。”

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项目落地济南 服务真正做到企业的心坎上

目前,公司项目进程早已回到正轨,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项目蓄势待发,未来将把仁风基地作为公司生产经营总部,以花生浓缩蛋白项目作为公司业务核心,在仁风基地设立研发基地,继续研究开发菜籽浓缩蛋白、葵籽浓缩蛋白等高营养的脱毒蛋白产品,扩大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未来争取在创业板上市。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