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承上启下之年。上海市国资委和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上海国企直播间》融媒体新闻访谈,走进上海标杆性的国有企业,对话企业掌舵人,展现新时代上海国资国企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能。在百年之际,携手话初心,聚力新征程。《上海国企直播间》由上海农商银行全程支持。
2021年7月5日,做客上海国企直播间的嘉宾:季胜君 :东方国际集团总裁、党委副书记
百年荣光 经纬传奇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 季胜君首先推介的,编撰、推出的《百年荣光 经纬传奇——我们的100个红色基因爱国精神故事》书籍。
“上海的纺织工人,始终传承红色基因。这张照片是孙良惠,他是中国纺织工人中的第一个中共党员。”
刚刚获得“七一勋章”的黄宝妹,是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她曾是上棉十七厂细纱挡车工。
“这张照片,是周恩来总理接见黄宝妹。”季胜君介绍起来颇感自豪。
书中,通过大量资料图片和文字记录,讲述了上海纺织工人的红色运动历史和爱党爱国情怀。
“我们集团有245名在党50年的老党员,此次获颁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昨天,我刚去看望了我们外贸公司的一名老干部,他97岁高龄了,已有79年党龄,他们,都见证了上海国资国企的筚路蓝缕、叱咤风云。”
百年大党正青春,百年纺织锻初心。季胜君表示,在百年之际,回望红色经典,将让上海纺织人、东方人更进一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纺织工业曾被誉为上海的“母亲工业”。上海的棉纺纱锭曾经占全国的“半壁江山”。上海纺织的产量、质量、技术、效益、保障就业都稳居全国第一,并长期保持全国绝对领先地位。在最辉煌的年代,上海纺织贡献了上海1/3的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1/4的外汇收入,有效支撑了上海经济发展40多年。
东方国际是共和国最早的国有专业外贸公司,有70多年历史,是国务院专批的全国先行先试两家综合商社之一,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专业从事纺织品、丝绸、服装、针织品、家用纺织品出口,曾经连续三年保持全国出口总额第一。
外贸转型 布局全球
当天的国企直播间,非常有心地设在了虹桥品汇·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里。
难怪主持人海波感叹道:好想买买买呀!
季胜君接过话茬介绍说,这里琳琅满目的产品,很多是我们东方国际从全世界直采来的!
指着一排排货架,季胜君如数家珍。“比如这款是来自乌克兰的葵花籽油,性价比非常高,在国内销售非常好,并且通过集团统一直采,把成本降下来。”
“还有这款咖啡,是我们从埃塞俄比亚进口的,品质非常高。这些红酒,来自不同的国家,俄罗斯、西班牙、法国、格鲁吉亚等等。再看这款,是从新西兰采购来的羊奶粉,是我们的明星产品!”
季胜君说,集团目前消费品的进口主要涵盖四大类,包括:酒类、肉类、乳制品类、粮油类。在虹桥品汇,消费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一站式选购到不同国家、不同品牌的进口产品。
走到拐角处,一辆白色的冷氮咖啡车吸引了海波的目光。这是东方国际集团下属子公司引进的来自宝岛台湾的新产品——“绝对冷氮”咖啡。
品牌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在冷萃咖啡液中加入氮气,快速制作出新鲜度高、口感更好的咖啡饮品。“这个上面的白色泡沫,可以增加我们的口感。”
这台咖啡车,还可以同步出品氮气奶茶、氮气纯茶、氮气啤酒等,非常适合潮流集市、户外活动等场景。
试喝之后,海波说,感觉很不一样,顺滑、微甜的口感,特别适合夏天!
季胜君介绍,像这样的新技术、新产品,正是在虹桥国际咖啡港开港的背景下,不断引进的。
“我们叫‘一体两翼三支撑’,集团一共有七大业务板块,其中最大的一个板块,就是国际贸易。我们现在所在的虹桥品汇,就是国际贸易板块当中,改革转型的一个标杆。”
当前,国际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去年以来,集团的贸易主业受到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的双重压力,今年,叠加大宗原材料、运费等涨价,对出口业务继续造成影响。
季胜君说,为了稳住核心主业,集团做了很多动作。“去年以来,包括美国、德国、东南亚等地的工厂,我们给与扶持;对于供应商、客户等,帮助他们一起解决一些问题,稳住整个供应链。”
一手抓出口,一手抓进口。“过去,集团业务以出口为主,大多是服装、纺织品等,过去5年,进口业务只占集团的25%。这几年,我们也在逐步调整我们的贸易结构,目前我们进口已经占到了1/3左右。”
说到进口,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作为进博会官方招展合作伙伴,东方国际始终扮演着进博会“主渠道、主枢纽、主平台、主力军”的角色,与全球商人零距离、与全球商品零时差,在服务中发展业务,积极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我们集团也是借助进博会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和机会,能够更好地承接放大溢出效应,使得我们的进口业务能够实现显著增长。”季胜君很有信心。
显而易见的是,东方国际已经逐步构建了“上下一心、协同办博”的格局,让进博会平台成为集团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三届进博会,场内采购签约金额分别是2.8亿、4.3亿、4.5亿美元,逐年递增,并且前两届意向成交的落地转化率均超过80%。
依托自身强大的综合贸易功能和渠道网络,东方国际也在加快把更多全球好货“引进来”“留下来”。
“大企业、大品牌,比如500强的企业,他可能在中国、在上海已经有布局了,但是很多小的企业,他自身没有独立打入中国市场的实力,那么我们扮演的角色,就是给他们提供进入中国市场的服务和渠道。”季胜君说,协助国外企业进入的同时,集团也在完成自身的贸易业务转型。
以一款来自比利时的国宴冰淇淋为例,正是通过虹桥品汇平台,进入了中国市场,并且已经拓展销售业务到了长三角地区。
如何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博会”?集团正在逐步建成以虹桥品汇为首,包括国别中心、Gracina Life时尚生活馆、龙选优生活、时尚中心、康健菁选在内的六大进博会上海交易团“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
其中,虹桥品汇从第一届进博会后,就开始探索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模式。自2020年起,应用这一模式的商品更丰富、场景更多元,家具、家居、食品、化妆品等10多个品类的商品,实现了前店后库展示销售。
经过两年建设,虹桥品汇已经汇集了来自7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0多个品牌、20000多款商品。其中,70%的商品来自进博会参展企业。
在立足上海的同时,虹桥品汇还尝试与长三角联动,目前,已在长三角地区设立了10个分中心,把全球好货推介出去。此外,还将逐步在全国其他省市设立分中心,扩大销量,树立品牌。
再说回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这又是另一个很典型的进口产品引入案例。
众所周知,埃塞俄比亚咖啡豆风味独特、品质优秀。
季胜君说,进博会上,来自世界很多国家和产区的咖啡豆聚集,加上上海又是一座“咖啡香气”极其浓郁的城市,于是,他们便又有了创新之举,在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里建设虹桥国际咖啡港。
今年4月29日,在虹桥品汇五五购物节开幕式上,位于虹桥品汇南片区、首期面积2万平方米的虹桥国际咖啡港正式开港。
麦隆咖啡、esseqaro、新沃商贸、艾渥卡贸易、技嘉咖啡、和沁咖啡等一批咖啡贸易商、品牌商、设备商与虹桥品汇签约,正式入驻。
我国咖啡消费年均增速达15%,远高于世界2%的增速。虹桥国际咖啡港也将继续承接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致力于打造“从种子到杯子”的咖啡全产业链贸易港、咖啡人才港和咖啡生态港。
“这里即将建成上海市唯一的咖啡职业技能认证中心。”季胜君透露。
时不待我、只争朝夕
季胜君表示,作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母亲工业”,东方国际集团有着150多年纺织历史和70多年外贸历史,是一家拥有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以时尚产业、健康产业和供应链服务为核心主业,以科技实业、产业地产、金融投资为支撑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集团和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是集团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团将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和实实在在的行动,进行脱胎换骨的深化改革,走出舒适区,走进第一线;走出上海,走进乡村;走出国门,走进亚非拉,整合优质低价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巩固集团在全球行业、全国同行、上海经济生活中的功能、价值和地位作用,提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统筹能力,打造“全球布局、跨国经营”的综合贸易实业航母舰队,努力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