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起飞!无人机在抢险救灾中的应用

来源: 消费日报网
2021-08-10 09: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河南郑州等地突遭大规模极端强降雨,部分区域发生洪涝灾害。灾情就是命令,抢险就是责任!当地政府积极动员所有力量抗击天灾,全国各地倾囊援助支援救灾,兵力向灾区集结,装备向灾区进发,得益于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和装备建设日新月异,包括新型突击运输直升机、水面救生机器人、水陆两栖全地形车等新型装备都投入到了抢险救灾中去,而某型固定翼无人机为通信中断的巩义市米河镇恢复应急通信网络,某型系留无人机为堤坝堵漏大军提供夜间照明等等,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纷纷点赞,凸显出了无人机在灾害救援领域的重要作用。

  图片:河南水灾牵动全国人民的心。

一、借助军工技术优势,无人机融合发展

从世界上第一架无人机问世,至今已经104年了,无人机技术持续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无人机系统的发展,使其成为世界各国国防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优势,近年在民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要求,无人机技术,特别是民用无人机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图片:建党100周年时,湖北武汉用小型无人机“蜂群”组成的“百年征程”字样。

在抢险救灾领域,可谓是军用、民用无人机齐上阵。

世界各国,装备有最先进无人机的基本上都是军方。比如俄罗斯,为应对幅员辽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森林火灾、洪涝灾害频发问题,俄国防部于2020年以中部军区和东部军区无人机分队为基础,在西伯利亚地区部署军用无人机抢险救灾队,运用军队列装的无人机监测当地局势,及时发现险情并实施救援。再比如我国,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第13集团军某特战旅侦察分队就携带军用无人机、战场电视等装备,搭乘直升机直抵震中区太平镇,从灾区12个不同方位进行无人机航飞和战场电视传输,覆盖区域达到10余平方公里,有效帮助抗震救灾指挥部进行救灾力量分配等工作。

  图片:俄东部军区无人机抢险救灾队装备的“海雕”-10型无人机。

而在民用无人机领域,国产小型和微型无人机,特别是消费级的微型多旋翼无人机系统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掀起热潮,在摄影娱乐、农林作业、边境巡逻、治安反恐、应急救援等方面得到了广发应用。同时,“察打一体”的大中型固定翼军用无人机也褪下战袍,将导弹、精确制导炸弹换成各种载荷,积极应用到森林消防、航空物探、航磁航放科研生产、中继通讯、海事巡查、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生态灾害监测、海洋动植物保护等民用专业领域,并通过选配不同模块化任务载荷,更好地完成各类抢险救灾任务,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助推无人机产业突破式发展。

  图片:国产微型无人机在植保作业、灾情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二、科技引领,无人机的救灾优势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无人机首次应用到抢险救灾领域,此后的玉树地震抢险救灾和多次抗击台风灾害过程中,也都有国产无人机的身影。相对于有人驾驶飞机,大中型和小型、微型无人机在应对灾害时都有自己的独家本领。

(一)大中型无人机。一般来说,中型无人机起飞重量在600千克以上,大型无人机起飞重量超过1吨,有的甚至数十吨。这些无人机普遍采用固定翼气动布局、活塞/重油/涡桨/喷气发动机驱动、滑跑正常起降,具有长航时、大升限、全天候、高载荷、多任务等特点。在此次米河镇灾区应急通讯保障作业中,应急管理部出动的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属于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该机于7月21日14时22分从贵州安顺起飞,至22日早6时许返回,全程航行约16个小时,往返上千千米,任务区滞空时间长达5小时,有效解决了有人飞机飞行员长时间疲劳驾驶、夜航风险等问题。

  图片:执行灾害应急通信保障任务的大型应急救灾无人机。

(二)小型无人机。小型无人机一般是指起飞重量超过50千克的无人机,即有固定翼滑跑常规起降方式无人机,也有直升机型或多旋翼型垂直起降无人机。此类无人机尺寸适中,重量轻巧,可一线部署、起降便利、快速反应。以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海鹰航空公司“HW-350小型长航时无人机”为例,该机起飞重量240千克,最大任务载荷50千克,在携带20千克任务载荷时滞空长达26小时,并能够在6000米高空飞行,规避低空障碍物。该机价格低、航时长、部署灵活、效费比高,可一站两机搭配开展相关任务,2小时就能够完成从包装箱内展开到起飞各项准备工作,对跑道要求也比较低,在通航跑道甚至是户外开阔公路上都能够完成起降,可执行灾害监测、应急通讯、航空测绘等救灾任务。

  图片: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海鹰航空公司HW-350小型长航时无人机。

(三)微型无人机。微型无人机一般是指起飞重量小于50千克的无人机,市面上经常见到的消费级多旋翼无人机普遍属于微型无人机,有的微型无人机甚至只有手掌大小,能够由救灾人员随身携带,直接在救灾现场使用,对近距离灾害情况进行航空侦察、灾害评估,并协助进行生命探测和次生灾害预警。

图片:为大坝抢险军民提供照明支撑的系留无人机系统,该机最大起飞重量15千克,属于典型的微型无人机。

三、以天制地,无人机的救灾本领

13年前的汶川地震发生后,一支由15名空降兵战士组成的先遣队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指挥引导的“三无”条件下从4999米的高空“盲跳”至震后孤岛茂县,展现了我军大无畏的精神。而如今,各种无人机等新型装备已经可以代替勇士们,为抢险救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一)灾区广域监测。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主要的地质灾害又多集中在山地、河川地区,气候多变,又容易受到云雾影响,卫星和普通航摄遥感所获得的影像分辨率不高。无人机能够低空飞行,受云雾影响较小,影像分辨率较高,又能够长时间滞空和大范围机动,灵活方便,能及时对灾害发生后的大范围受灾情况、交通情况和潜在次生灾害等调查提供可靠支撑,并能够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避免人员伤亡。

(二)紧急航测航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特点,灾害应急救援的关键是快速反应,及时快捷的灾情信息对于制定救援策略、提高救援效率等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无人机具备实时性强、机动灵活、影像分辨率高、成本低和安全性高等特点,能够在灾后的高危空域作业,特别是在信息中断交通受阻后使用无人机越过高山大河,深入灾区腹地航测、航摄灾情,使指挥部门第一时间掌握灾区情况。

  图片:无人机低空航摄灾区情况。

(三)应急通信保障。在灾害救援中,收集信息、实时传输是重要的一环。地震、暴雨、大风都可能使得灾区通讯网络中断,使灾区难以及时向外部传递信息。这种情况下,无人机搭载空中通信基站系统,融合空中组网、高点中继等技术,实现图像、语音、数据上下贯通,横向互联、可视指挥,帮助全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还能够为灾民提供应急通信服务,使其能够及时向亲朋报平安。此次应急救灾型无人机在5个小时的滞空时间里,定向恢复了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建立覆盖了15000平方公里的音视频通信网络。

(四)前沿直接支援。就像是空军的近距离支援作战一样,类似于HW-350这样的小型长航时无人机以及各种微型无人机,能够直接部署到灾区,甚至配属到救灾队伍之中,随叫随到、随用随飞,直接支援局部灾情评估、被困人员营救、遇难人员搜寻等工作,并可承担空中喊话、空中照明等重要的辅助角色。

  图片:小型和微型无人机便于部署和携带,可以直接支援救灾一线作业。

结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汶川地震到郑州水灾,我国无人机在减灾防灾、抗灾救灾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信息采集、传输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科学决策和现场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未来,我国民用无人机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各地也将更加重视无人机在灾害防治和救援领域的作用,大力支持和加强民用无人机的使用,使其在应急救援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