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应用无人机助力白溪江抗洪,昼夜巡查率先发现江堤缺口

来源:国际在线    2021-09-02 16:14
来源: 国际在线
2021-09-02 16:1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21-09-02 15:21:38|来源:中国山东网|编辑:杨磊   受台风“烟花”影响,七月下旬,东阳市连降暴雨,辖区内白溪江水位持续上涨。为防患于未然,东阳市防汛指挥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迅速出动无人机队伍对堤防展开空中巡查,并通过高空喊话劝导居民远离沿江风险地带。

7月26日,无人机于巡查过程中发现江堤多处存在垮塌迹象,随即上报指挥部。东阳市应急管理局于第一时间组织抢险应急队伍,连夜开展江堤抢修加固工作,保障了居民安全,及时化解险情。此外,无人机在江堤夜间抢修过程中,为施工队提供高空补光,助力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人员安全。

  (无人机视角下的江堤缺口抢修现场)

  (市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操控无人机对岸堤开展巡视)

第一时间发现江堤缺口,防水患于未然

台风期间,白溪江水经历连日暴雨后,水流汹涌湍急,水位快速逼近河岸。考虑到江面落差较大或江道拐弯处存在较大的溃堤风险,为预防险情发生,东阳市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果断派出无人机对白溪江岸堤进行巡视工作。

在禅思H20T高倍变焦镜头的支持下,无人机很快便发现了一处江堤在水流冲击下形成了缺口,由于发现及时,缺口尚小,所幸尚未对周边造成影响。

  (无人机发现江堤缺口)

无人机巡查不舍昼夜,高空补光助夜间抢修

水患期间风险随时可能被放大,夜间巡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疆禅思H20T云台相机不仅能够通过变焦功能有效侦查覆盖更远的河道区域,其红外功能更可于夜间分辨河道与护坡的边界,从而判别江堤是否有缺口出现,助力全天候防范溃堤风险。

  (红外功能可清晰识别河道与护坡分界)

此外,在夜间的江堤抢修作业中,由于场地限制,地面灯光只能从一侧为施工人员进行照明,在抢险区域中形成阴影盲区,进而难以保障作业安全。

  (无人机为抢险提供灯光补盲)

大疆M300 RTK无人机凭借所搭载的GL60探照灯强聚光、高亮度的特点,从高空为施工队伍进行灯光补盲,帮助挖机司机判断距离和填充状态,助力夜间安全、高效抢修。

高空喊话穿透风雨,引导居民远离风险

近年来,东阳市于室内江滨公园建设了多条景观步道,平日里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但在水患期间却成了高风险区。

由于江堤缺口比较靠近居民区与公园,无人机在作业中多次识别这一区域在雨中散步的行人或围观群众。发现相关问题后,无人机升至行人上方,通过高空喊话劝离行人远离风险区域。

  (行人对无人机喊话做出反应)

频繁现身水灾救援现场,无人机助力科技救援

近期国内水灾事件频发,无人机的身影频繁地出现在救灾抢险过程中,这无疑凸显了无人机作为高科技产品在救援中的领先性和重要性。

以河南水灾救援为例,无人机便对水灾区域快速生成二维正射图,为指挥救援决策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依据,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

  (无人机参与深夜抢险)

数据显示,以大疆应急救援联盟为代表的救援无人机力量在本次河南救援行动中,完成49处大型作业点保障任务,共开展无人机侦查测绘2000余架次,有效巡航路径3106公里,作业面积110平方公里,提供空中照明160小时,建模面积55平方公里,制作全景图、正射影像图、三维图1460张,灾后防疫消杀103万平方米。

据悉,此次参与东阳市白溪江抗洪的无人机为大疆经纬 M300 RTK,其不仅具备续航时间长、抗风能力强等优势,还拥有IP45防护等级,在大风、下雨等恶劣天气中仍能执行作业。机上搭载的高清红外相机、长距离扬声器和探照灯则分别在夜间巡查、高空喊话、夜间工地补光的作业场景中发挥出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性能强大的经纬M300无人机)

如今,随着高科技应用的普及,无人机被运用到应急救援的多个领域。大疆行业应用无人机则凭借领先的产品力与高度创新的前沿技术,频繁现身救灾现场,为保障人民安全贡献出科技力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