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只选择在新能源领域做天使投资?

来源:中国网    2021-09-22 10:31
来源: 中国网
2021-09-22 10: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刚刚参加完2021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王远哲就被一群记者拦住了。

三年前,离开四维图新,他成了一个天使投资人,而且他只看新能源赛道。

看到好的项目,他竟然也“下手”了,创立了小犀新能源,精准服务汽车厂商的充电管理服务。

他服务过的客户有国际巨头宝马、奔驰,与地方政府合作过一些项目。现在王远哲的客户中甚至还有正在向新能源行业进军的“大腕”。

“看准了,就要一头扎下去。”王远哲的投资理念似乎有些执拗。“既然你认为这个赛道能起来,那就只要用心做就可以。”

用户有困难的地方就是市场

2019年11月,王远哲从四维图新办理了离职的手续。此时,他已经在这家公司干了九年,职位是新能源业务联合创始人。

然而,经历过无数个深夜开会和加班工作,他却在团队最稳定的时候离开了。

告别“老东家”,王远哲先是做了一年产业观察与产品调研,在2020年创立并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一家叫做小犀新能源的公司与团队。

这是一家数字化驱动的科技新能源出行公司。王远哲看上这家公司原因,除了他们的定位和服务目标,更是他们的团队优势。

这里不仅有主机厂业务的成熟团队,还有某头部充电运营商前CEO以及一些互补的桩联网及saas板块成员,能将这些专业技术人员聚集在一个小公司里,王远哲认为这十分难得。

说到创立小犀新能源的初衷,王远哲认为,就是要掐准用户需求。

2019年冬天,王远哲叫了一辆新能源网约车。在车内,司机师傅不开空调,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原因竟然,电池里程到冬天缩水严重,充电太麻烦。

刚刚同团队拿下某豪华主机厂订单的王远哲打趣说,“某些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已经有了充电这边的解决方案,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充电桩供你选择,到那时你就不会舍不得开空调了。”

可司机却不屑地说:“充电有多麻烦,你最好调研一下再说。”

王远哲急切地想要弄清楚新能源网约车的充电状况。

2019年11月开始,王远哲组织团队调研了118款新能源汽车,424个不同品牌的充电桩,1200多个充电站,积累了大量新能源网约车的相关数据与司机反馈。

调研结果与王远哲的理想预期相去甚远。

数据表明,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不足5%,新能源汽车一次性充电成功率只有86%;甚至电动汽车安全事故中有31%与充电相关。

经过这次调研,王远哲有了初步判断,新能源充电补能体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应该有更便捷、人性的产品,不仅是广度上,更是在深度上。因此,他选择了在这个领域创业和投资。

当谈及为何将新能源领域报告聚焦在新能源网约出行时,王远哲开玩笑地说,如果小米汽车这几个月进度反映的是中国汽车历史的进程,那新能源网约出行和网约司机,则是反映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部分成长过程。

根据产品调研数据,他们做了一本新能源网约车出行报告。这份报告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如果时间回到2019年的冬天,那位网约司机再问我是否有对大多数用户体验友好的产品,我现在可以回答他,不妨试试小犀的平台。”

目前小犀新能源全平台已服务超过3万多辆车,充电运营商的服务能力覆盖了260多个城市。

两年之后的王远哲,终于有了回应那位新能源网约车司机的底气。

为何对新能源情有独钟?

帮自己所认可的团队进行整合与协同,把握大局紧控“方向盘”,这就是王远哲对其所扮演的天使投资人的角色理解,或者用他的话来讲,是有天使身份的合伙人,而不只是天使。

实际上,热衷于给别人创造投资机会的王远哲,也曾深深体会过缺乏投资机会的无力感。

2019年王远哲在四维图新负责新能源业务商务时,主动接触了欧洲两大豪华汽车品牌主机厂的欧洲团队。

双方对接后,王远哲邀请他们的出行子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虽然欧洲方面有兴趣,也足够有诚意,但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欧洲主机厂的董事会并未批准该事项。

本应到来的更多可能性却没有落地。王远哲思考许久,并得出一个结论,“本来天造地设的产业合作可惜在最后关节没有成功,也许有了资本的助力当时会是另一翻景象。”

随后,王远哲就对投资产生了兴趣。正逢此时,专注于早期投资的机构又遇到了衰退期,这对个人天使来说又是比较好的机会,于是王远哲就顺势成为了天使投资人。

在成为天使投资人之后,王远哲瞄准了新能源出行赛道,并一路长驱直入。

我投资的一定是有趣的人和团队

谈及天使投资人,或许很多人都对这个职业充满好奇。天使投资人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天使投资人对项目的“心动标准”又是什么?

而在王远哲看来,能让他下定决心做出投资决定的,一定是有趣的人和团队。

那什么又是王远哲眼中的“有趣”?

“一个是看团队是否为‘老炮儿’,另一个是看团队是否有颠覆性的创新精神。”王远哲向我们解释道。

在王远哲眼中,所谓的“老炮儿”,就是像小犀新能源团队这样,不仅主机厂经验丰富且充满创新冲劲,拿其桩联网业务团队举例,该年轻的团队曾成功将一家充电运营商的SAAS企业做到SAAS级别的全国规模第一。

除了小犀新能源外,王远哲还提到了他所投资的一个项目。而这个项目在王远哲口中,则多了一些“破圈”的色彩。

此前,某地方新能源项目也邀请王远哲作为专家去一些城市调研并策划新能源下乡的整体方案。王远哲认为,加速新能源下乡,意味着要不断提高纯新能源车的渗透率。

然而,提高纯新能源车的渗透率绝非易事,团队调研数据显示,农村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预算大多在6万元以下。这偏低的预算,一方面受制于农村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农村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不信任。

与此同时,客观的市场需求就在那里,只是尚待深耕。王远哲在调查中已经能明确感受到,农村市场也渴望着远距离出行对应的产品。

“大量寻找这样的团队,最后找到了一个之前在某方面数字化规模性做到了全国第一的技术团队。”王远哲称。

最终,王远哲合伙人身份,加入这个技术团队,打造出一个乡村远距离出行的数字化平台,以点对点的交通来取代客运站的三段式交通,其已覆盖2省/8县。

虽然目前该平台大部分都是非新能源车。但王远哲相信,同产品力的新能源汽车将会取而代之,只是这中间需要一段过渡的过程。

作者:金丹依

 

(金丹依)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