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品造福冠心病患者,全降解血管支架“架起”健康桥梁

来源:中国网    2021-09-24 14:58
来源: 中国网
2021-09-24 14:5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摘要: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全降解血管支架”这一创新的“介入无植入”产品入围。而在这背后,是关于“心脏支架”这一救命产品的故事。

随着我国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民众健康影响愈发显著,特别是冠心病,已成为影响我国民众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脏支架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随着近年来我国医疗产业的快速发展,该领域已基本完成“国产替代”。特别是经历了带量采购政策的助推后,国产支架已经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政策助力创新,“中国心”引领介入治疗发展

卓越成绩的背后,源于企业持续的研发创新与政策的大力助推。时间拨回2000年,由乐普公司研制的我国首款心脏支架正式获批,彼时我国在该领域的研发制造水平仍处于“追随者”的地位,为患者植入一枚高质量的“中国心”成为无数心内科医生的愿望。

在经过近10余年的发展后,三大国产品牌乐普、微创、吉威已经悄然崛起,“中国制造”的卓越的产品在安全性与可靠性方面,已与进口产品旗鼓相当。

而在2019年,由乐普公司研制的首款“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获批,自此“中国心”已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

创新产品造福患者,“架起”通往健康桥梁

据了解,最新一代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与传统金属心脏支架相比,该技术避免了支架永久留存体内所带来的风险,包括血管弹性下降、影响血管收缩等,还可极大缓解支架术后患者的心理焦虑,帮助冠心病患者们真正的告别“金属心”。

在安徽省一家医院走访时了解到,该院在近期成功完成一例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手术。据心内科医生介绍,该患者因反复胸痛前来就诊,根据检查显示,冠脉血管狭窄达80%,需要植入支架进行治疗。在经过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后,考虑到患者年纪较轻,且对植入金属支架较为抵触,在经过充分分析病情后,医生为该患者选取了“介入无植入”创新产品——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进行介入手术,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据了解,这款全降解支架——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由韩雅玲院士团队乐普医疗合作研发,该产品选取了高分子聚合物作为材质,在植入人体后,1年内支撑力与金属支架相当,在完成支撑血管(即血管重建)工作后,经过2-3年左右可逐渐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完全吸收,使血管完成“从再通到再造”的目标,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状态的同时,也消除了植入“金属心”的顾虑,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了兼具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丰富选择。

今年以来,随着“全降解血管支架”这一创新的“介入无植入”产品被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越来越多的人们更加关注这类创新产品。在刚刚结束的本届服贸会上,乐普医疗的冠状动脉“介入无植入”创新产品组合——生物可吸收支架、药物球囊和切割球囊系统等也成为了会场上的一大亮点。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我们相信在未来,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将有更多的创新产品亮相,为冠心病患者“架起”通往健康的新“桥梁”,为健康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王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