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报告 展望人类智能出行未来图景

来源: 中国网
2021-09-29 14:5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当今世界,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万物智能互联的未来世界将以怎样的方式运行?华为近日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报告,华为依托当今ICT技术的发展脉络,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世界智能出行的全新图景。

当前,汽车产业正加速由内而外的智能化转型,智能电动汽车成为新一代汽车消费者在购买代步工具时的主流选择。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快速跟进用户需求,新能源车企构建起“技术+用户体验”的双驱动引擎,在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下滑的趋势下,于2020年实现了销量的逆势增长,当年总销量达到136.7万辆,同比增长10.9%。随着消费者对汽车机械属性的关注转移到智能化和电动化属性,车企造车的逻辑已发生深刻转变。

电动化+智能化的大潮已经不可阻挡,ICT与汽车产业的融合成为趋势。在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将>20%;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将>50%;车载算力将整体将超过5000TOPS;车载单链路传输能力将超过100G。以上的各种智能化趋势将助力产业实现真正的智能驾驶、智慧空间、智慧服务和智能生产。

image.png

在此过程中,以华为为代表的ICT企业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携手产业链伙伴拥抱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变革,帮助车企造好车。华为打造了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含1个通信与计算、3个域控制器(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智能座舱计算平台CDC、智能车控计算平台VDC)、3个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H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服务)和激光雷达、AR-HUD等30多个智能化部件。

智能驾驶

智能驾驶按照其能力等级可分为自动驾驶、高阶辅助驾驶和低阶辅助驾驶,覆盖的场景包括封闭道路场景、开放道路场景以及全场景。自动驾驶将给出行行业甚至人们生活带来颠覆性变化,自动驾驶将率先在高速、园区等封闭道路场景中实现,并逐步覆盖开放道路中如城区在内的全场景。智能驾驶终极目标是依托自动驾驶等技术,极大的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给用户提供高效、无缝的出行体验。自动驾驶将率先在高速、园区等封闭道路场景中实现,并逐步覆盖开放道路中如城区在内的全场景。

image.png

  智慧空间

面向未来,汽车作为全新智慧空间,在ICT技术加持下,人工智能、生物识别、车载光、AR/VR等技术使得座舱呈现出虚实结合的新特征。智能汽车将真正从“灵活的移动空间”成为“虚实融合的智能生活空间”。

随着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大脑成为交通工具的决策主体,司机的双手、双脚、双眼将从驾驶过程中被释放,使得娱乐、社交、消费、工作等场景在出行过程中被彻底打开。

未来,自动驾驶技术将推动传统车体革新,让车内空间和布局更充满想象力,打造迎合不同场景的移动第三空间。

智慧服务

面向未来,汽车作为出行机器人既能识别、分析、理解用户,又能判断用户所处场景,主动预测用户需求、精准匹配服务。互联互通的全新操作系统能够打通更多服务场景,让服务真正实现从“主动”到“智慧”。

AI引擎结合场景模型,对用户行为和系统设备进行实时地分布式处理和计算,以形成智能决策。通过调节设备运行和协同状态,以匹配用户的实时体验需求,最终给用户带来个性化、沉浸式、可成长的全场景智慧体验。

智能生产

自动驾驶有望率先落地商用车领域,提振智能作业生产力。面向2030年,自动驾驶商用车将逐步实现从封闭区域/专用道路向干线物流公开道路拓展并率先落地,实现智能作业,大幅提升生产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陈清泉表示:“汽车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典型应用,信息技术重新定义了汽车。”

作为ICT技术的世界级领航企业,华为与汽车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么紧密。在智能网联改写汽车工业上百年历史的新时代,华为将以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赋能汽车产业,以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参与汽车业的百年变革,帮助车企伙伴“造好”车的同时造“好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重塑人类交通出行方式的历史转折中做可靠的铺路者和奠基人。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2030》报告所呈现的不仅是对未来出行方式的美好展望,更展现了华为会一如既往的坚持对ICT技术持续研发,造福于民、履责于社会的强烈决心。

(张铭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