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来源:中国网    2021-09-29 15:53
来源: 中国网
2021-09-29 15: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厦门大学有一支青年队伍被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23个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他们就是为全校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提供坚强有力水电服务保障的厦门大学后勤集团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

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唱青年文明号歌)

“2013年以来,后勤集团就提出创建青年文明号,并将其与后勤的服务育人工作相结合,教育引导广大青年职工传承青年文明、赓续后勤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提升保障技能,用心用情服务、做最靠谱的后勤。”厦门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林公明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创建,集团先后涌现出12个厦门市青年文明号、4个福建省青年文明号,此次又拿到全国青年文明号,集团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就是这样一支优秀的青年职工队伍代表,也是一流大学、一流后勤建设中的一个亮点,从争创厦门市青年文明号、福建省青年文明号,再到争创全国青年文明号,重大任务显担当,默默奉献为师生,用火热的青春展现最靠谱后勤人的风采。

弘扬工匠精神 争做能工巧匠

新时代的青年应主动学习技能,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争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师带徒培训)

“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是厦门大学工会‘师徒传承’三个示范点之一,也是弘扬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提升技能的一个典型集体代表。”集团副总经理王裕民说,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坚持把比学赶超、技能提升作为建设“技术型”青年文明号的有力抓手,制定详细的岗位练兵计划,长期开展师徒传承、守正创新、技能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每日一次岗前一课“师傅”带“徒弟”培训,每季度一至两次业务技能培训、案例分析、答疑互动。通过师徒传承和岗位技能培训,维修部15名员工均拿到了高压电工作业证、低压电工作业证,8人取得本科、大专学历,打造一支技能型人才群体。

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技能考核)

“在维修工作中渐渐地学会了水泥活。”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技术员黄敬忠说,墙壁内暗管破裂维修后,经常需要修复破损墙壁,只好请教做水泥工的朋友,这样修复后更好看,渐渐的也学会了水泥活。渐渐地,黄敬忠发现自己高压电工方面知识不足,2020年10月初便报考高压电工作业证培训,经过三个月的业余自学,2021年1月终于拿到高压电工作业证。

2020年10月的一天傍晚18:00多,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接到芙蓉湖边上一处水管漏水的电话,维修部副经理郑文炉立刻带着同事到现场勘查,原来是连接学生宿舍和教工住宅的主水管漏水,由于损坏部位特殊,漏水点范围较大,宽度4米多、深度2米,维修难度大,如果按以往经验修,整个学生宿舍和教工住宅至少要停水两天,他反复琢磨,想出增加一个阀门解决漏水问题,引另一条水管线供水,再自制特殊水管弯头修复漏水点恢复正常供水的好点子。大家连续作战,一直干到深夜23:00多,仅5个多小时就完工,大大减少了对师生生活的不良影响。

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连夜抢修漏水水管)

2020年4月初,水电中心维修部接到鼓浪屿厦门大学人文社科艺术高等研究院老建筑楼通水通电任务后,维修部每天出动12名员工,早上6:00多从思明校区出发,坐船到鼓浪屿岛上施工。由于原有线路老化,需要更换布线,为了保护历史建筑文物,尽量不破坏外墙,大家集思广益,决定把从室内布线改为从墙壁外面的排水沟布设线路,但这样大大增加了施工量,也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当时由于疫情,附近餐馆没营业,大家自备食材,每天基本就是面条煮青菜配“老干妈”填饱肚子干活。就这样,连续一个多月,终于高标准完成施工任务,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

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雨中安装电缆)

用心用情服务 温暖广大师生

“师生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围绕集团“强服务、重质量、创品牌、谋发展”的宗旨,明确服务承诺,即当天报修项目当天完成,紧急的即报即修、小修不超过半天,特殊情况及中修、大修不超过三天。

“践行‘12345’管理服务理念,是我们为更好的服务师生的创新举措之一。”维修部全国青年文明号号长张群裕说,“12345”即:“一心”,一心一意服务师生;“二回”,师生连续两次拨打维修热线无法拨通的,维修部随即回拨;“三先”,先思考、先发现、先解决;“四勤”,勤巡检、勤维护、勤沟通、勤学习;“五点”,微笑多一点、行动快一点、推诿少一点、服务细一点、处事周到点。

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深夜为报修师生维修电灯)

“开展网络报修和预约上门服务、满意度回访、定期宣传安全用电小常识等也是提质增效的有力举措。”维修部副经理苏青炎说,据统计维修部2018-2020年三年师生员工满意度调查1440次、满意度达99.99%,师生员工的用电安全意识也明显提升,安全隐患大大降低。

“2018年初以来,针对学校教职工住宅老旧小区离退休‘空巢老人’生活不便这个难题,维修部启动‘号户结对、青老帮扶’活动,定期为17名‘空巢老人’提供义务水电维修服务。”后勤集团综合党支部书记、水电服务中心主任张建波说,维修部主动上门为离退休“空巢老人”维修服务,敬老助老传美德,深受离退休教职工欢迎。这也是维修部全体员工用心用情服务推出的一项创新服务举措。三年来,维修部开展91次志愿帮扶服务,参与志愿者达258人次。

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青年文明号号员主动上门为退休教职工义务维修)

维修部技术员郑勇征是位95后青年,是同事眼里的“乐天派”,在“号户结对、青老帮扶”的义务维修服务中,他乐观的性格、憨厚的笑容也深深感染着老同志们。老人们特别乐意与他唠嗑聊天,无形之中缓解了“空巢老人”的孤独感。家住学校东区的一位黄老师,今年90岁高龄,儿女都在国外,家中水电线路、电器设备老化,经常出现水管漏水、线路坏等问题,于是小郑和同事们一个月上门维修服务两三次。有一次,老式的吊式浴霸灯泡坏了,很多商店超市没买,郑勇征四处打听,找了一周多时间,才找到配套型号的灯泡,对此黄老师很感动,他说:“小郑和几个同事不仅经常免费帮我维修水电,还经常陪我聊天解闷,这种超越本职的服务,真的让我觉得很温暖!”

“无论什么情况,后勤人都在你身边。”厦门是台风多发地带。2016年8月建国以来最大的超强台风“莫兰蒂”袭击厦门后,在学生们忐忑不安的时候,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全体员工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园一样守护,作为福建省青年突击队的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全体人员连夜出动,分成二组,一边冒着生命危险,在学校各处的20余台变压器来回跑动,紧急抢修送电;一边顶风冒雨前往水泵房抽水排涝,连续奋战二十几个小时,终于恢复了供水,确保了全校师生的生活正常,谱写了一曲奋不顾身守护校园师生安全的壮丽凯歌。

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扶正被台风吹倒大木)

传承青年文明 赓续后勤文化

“文化引领、凝心聚神”。厦门大学后勤集团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传承青年文明,凝聚爱国荣校、爱岗敬业和“四个特别”的工作作风,展现出后勤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通过学习党史、党的最新理论,激发青年职工做好水电服务保障的干劲激情。”后勤集团党委副书记邓泽君说,利用“岗前一课”“双周政治理论学习”“固定党日+”活动等时机,组织青年职工阅读《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厦门日报》等报刊,提升青年职工政治素养和思想认识,激发青年员工爱国荣校的情怀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升青年职工在水电保障工作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岗前一课读堂报)

“水电维修工作不但是一项技能活,也是一项体力活,顶烈日、冒风雨,日夜连续奋战是常事。”集团水电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春海说,不管再苦再累、加班加点,维修部青年职工始终保持团结奉献、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并在重大服务保障工作中不断形成了“特别讲团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工作作风,确保了重大保障任务的高标准完成。

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高空维修)

“在创号过程中,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还通过组织员工开展主题演讲,学唱青年文明号之歌,通过亮身份、亮形象、亮承诺,树立文明服务形象。”后勤集团团委书记沈靓说,开展“心手相牵·伴同行”建设示范月、“三服务、一先锋”行动等活动,深化学思融合,提升服务实效;完善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绩效考核、应急管理四大制度体系,从而构造一流管理体系。

水电服务中心承担着三个校区包括嘉庚学院在内的7万多名师生员工的水电维修保障任务,特别是维修部全体员工用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和用心用情的优质服务,赢得广大师生的好评和赞誉,也曾先后被命名福建省“五一先锋号”“青年突击队”等荣誉称号。

精益求精练技能 用心用情为师生

  (水下安装绿化水泵)

“水电服务中心维修部是后勤集团众多优秀团队中的一个缩影,随着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推进,后勤集团党委将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有针对性地加强青年职工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进更多优秀团队不断涌现。” 厦门大学后勤集团党委书记杨云良表示,集团将进一步推动党建、团建与业务工作高度融合,抓好党建促业务,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后勤建设,为学校新百年与时俱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后勤力量。(张世通)

(张世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