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中国工业机器人更是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2020年装机量占全球总量的44%,产业的快速发展背后是相关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商业化落地。
在这场智能制造的角逐中,高校承担了人才输送和技术突破的重要责任,企业则是技术服务生产、生活的直接触角。
近日,Syrius炬星与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共建的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正式完成挂牌,打造精英人才梯队,进一步走深走实AMR的研发与应用探索。
正如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蒋云先生所言:
“研究院在最早建立的时候期待把北大的学科人才技术优势和市场经济、尤其是企业家的土壤相结合,来探索产学研结合,或者说是科技创新发展的新的机制。还希望能够以研究院为基础,建立创新创业的基地。”
“Syrius炬星期待与北大信研院一起,以市场真实需求为导向,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实验室。” Syrius炬星联合创始人兼CEO蒋超表示。
智能机器人实验室首期课题将专注研发基于视觉传感器相关的核心算法,研究成果未来将提升AMR在地图建立、更新以及基于地图的定位等方面的功能性。
“我们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一方面针对工业界实际的需求,另一方面着眼于高科技创新,可以面向较近的未来,再加上大家的不懈努力,就能使联合实验室不断产生同时具有实用性、领先性和较高价值的高科技成果,真正为企业赋能,会比较顺利地实现商业化落地。”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王韬研究员表示。
事实上,首期研究课题一直是AMR应用的重要一环,既利用算法提高精确性,又降低对精制视觉模块的需求,将进一步提高AMR的普适性、工作的精准度,加速市场对AMR产品的认可。
目前,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已经组建了包括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机器感知与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查红彬教授、Syrius炬星首席科学家、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博士刘俊斌博士在内的研究团队,预计在未来一年内,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将搭建数十人规模的团队。
“面向移动机器人的动态视觉系统的研发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方向之一,如果能够解决其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且保证整个系统的鲁棒性与动态响应速度,机器人就能具备必须的环境自适应能力,在与环境进行有效交互的同时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 查红彬教授说道。
而这背后有着大量的技术难点亟待攻克。随着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机器人实验室需要更多有志于此的青年研究人员。
Syrius炬星和北大信研院,愿将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打造为是中国AMR研发的重要阵地,,不断为产业结构升级引入人才,为行业注入更多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