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年轻化趋势明显,“介入无植入”理念获高度关注

来源: 中国网
2021-10-25 14:4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出现了像粥一样的病理改变,从而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甚至堵塞。这就好比自来水管的管道内结垢,久而久之,管道堵塞无法供水。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人数约1100万,已成为威胁民众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众多的不良生活习惯不仅使得年轻人的“三高”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这些也都是引发冠心病的不可忽略的危险因素。在心内科,前来就诊的二、三十岁的中青年患者不在少数,冠心病再也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介入无植入”理念获多方认可,生物可吸收支架重塑年轻患者“初心”

心脏支架是冠心病患者治疗重要的手段之一。目前,广泛使用的心脏支架多为金属材质,在植入血管后将终身存留体内,将为患者带来远期安全性风险和较大的心理压力。随着我国心脏介入领域技术的快速发展,“介入无植入”理念正在被更多医生及患者认可,2019年,全球技术领先的首款生物可吸收心脏支架在我国获批上市(由乐普医疗研制),该支架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在于植入体内3年左右,可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体内不再留有异物,使血管恢复健康状态。

湖南省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曾接诊一位年仅18岁的冠心病患者,在检查后被诊断为急性心梗,需在体内植入心脏支架进行治疗。

为何00后都会得上急性心梗?一问才知道,原来患者从14岁就学会抽烟,还发现高血压,却一直没有规律服药治疗。16岁读完技校后,他开始了电商的生活,日夜颠倒,顿顿烧烤,缺乏运动。这样的生活维持了两年后,终于爆发严重后果。

18岁,人生才刚刚开始就要带上心脏支架生活?医院的专家团队会诊后,经过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后,最终决定为患者植入可吸收心脏支架,经过手术,终于解决了体内“隐患”。

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一劳永逸

人体的血管就像河道一样,装上支架相当于通过治疗把严重堵塞的河道打通。不少患者认为装上了心脏支架,特别是可吸收支架就“万事大吉”,但如果不注意后续的药物治疗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后期仍可能再次出现严重的心脏事件。正如河道的长期畅通,不仅在于关键时刻的疏通,还更应注意平日的“养护”。

最后温馨提示,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低温寒冷将刺激血管收缩,使血液粘稠度增加,更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在日常生活中,更应注意保暖、合理作息、充足睡眠、合理膳食、合理运动等健康的习惯。

 

(王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