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商企通:服务客户、生态共赢,让企业消费更简单

来源: 东方网
2021-12-08 10:4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传统TMC和费控正打的火热之时,美团商企通却早已以拥抱的姿态和费控进行了结合。

早在2015年,美团就不止步于C端布局,因客户对于企业用餐解决方案的需求,美团商企通孕育而生。2017年,美团商企通首先为美团自身提供了差旅服务,之后又陆续提供了员工加班餐和企业用车等服务。在企业消费支出及管理赛道中,美团成为了目前国内唯 一一个能把B、C端资源共享的企业。

企业消费管理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事中环节是最难把控的,员工消费需要个人垫付、贴票、报销,企业再进行确认审核,整个流程冗长不透明。美团商企通正是通过连接C端外卖、到店餐饮、团购、打车、机票、电商等能力赋能B端,在线记录员工所有消费过程,包括支付记录、发票、消费信息等,让事中流程数字化、在线化、透明化和无纸化。

为了加强事先管控,美团商企通与每刻科技达成了生态战略合作。通过每刻科技旗下核心产品每刻报销提升在预算、场景、授权、供给、订单和支付等各消费环节的可配置能力,实现管理流程的深度管控,管理制度的细化分解。

在疫情常态化时代,TMC仍处于恢复期,但企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下的业财一体化给TMC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点。每刻科技高级副总裁史涛解释到,“生态协作能让费控与消费能够保持清晰的边界,专注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同时生态合作也不仅仅是双方的平台对接,而是费控+消费的数据联合和业财驱动。”

秉承着“让企业消费更简单”使命的美团商企通与“群智云财务领导者”每刻报销,让丰富的企业消费场景以及专业的财务信息流进行融合,为企业带来端到端的优质客户体验,实现公务消费管理的“数智化”和“无纸化”。

近日,围绕着“TMC+费控生态”这一核心,美团商企通业务部市场和增长总监楚建在近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Q:美团商企通是从何时建立的?这个部门的核心价值使命是什么?

楚建:美团商企通成立于2015年,在正式服务外部企业客户之前,美团商企通已成功为美团内部超过6万名员工提供了福利用餐、招待用餐、差旅、企业用车等服务,助力美团实现无纸化报销,提升了员工的幸福度。我们一直秉承着“让企业消费更简单”的使命,从去年开始陆续为B端客户在企业消费管理方面提供更便捷、更节省的服务。

Q:最近有篇关于费控抢走TMC生意的文章比较火,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美团商企通业务的定位、竞争力和差异化在哪里?

楚建:费控和TMC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虽然存在一定竞争关系,但如果能拉齐聚焦到以客户服务为目标,费控和TMC顺势思考的将会是如何给客户提供更多更优的解决方案。

美团商企通是提供企业消费场景的平台,通过美团在C端外卖、到店餐饮、打车、机酒火以及电商等方面的优势及能力赋予B端,为B端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和费控厂家进行合作,希望提供给客户更优质的解决方案。

Q:您认为“企业规模”、“行业”、“地域”哪个企业属性是您部门着重会去推进的业务策略方向?

楚建:美团不拘于客户规模,服务于各分层客户。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美团商企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以及不同的服务模式,比如中小客户更多是在线沟通及自助签约的模式;

其次地域方面没有受到限制,美团是一个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可触达的区域很广泛,因此有互联网的地方都可能成为美团的客户。从目前的客户分布来看,也的确覆盖了全国,除了有北上广深的客户,也有东北、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客户。

更幸运的是企业消费其实基本不受行业限制,比如银行、石油公司、药企和互联网公司,企业给到员工的福利都包含餐补,一般都是订外卖、到店用餐,场景都是一样的,销售模式也一致,所以行业属性并不强。

Q:美团所提供的“企业消费管理”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位连接者,你们是如何保障整个供给平台上B端客户体验的?

楚建:不止是一个单纯的连接者,美团商企通将C端优质资源服务于B端企业的同时,也为B端企业提供了C端不具备的管控能力。基于企业消费的场景,对接企业财务系统,为企业提供结算对账、发票报销、客服服务等功能,落地管控标准与财务管控。

Q:目前,美团商企通与每刻报销达成了生态战略合作,您对双方未来的合作有什么样的期望?

楚建:每刻报销一直聚焦于自己所擅长的领域,之前已经和多个生态合作伙伴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赢得了很多客户和合作伙伴信任和认可。同时,结合美团商企通在消费场景等领域的长期积累,相信可以给客户提供国内一流的服务体验。

美团商企通希望今后可以和每刻报销进行深度集成。每刻报销已拥有和企业ERP、OA等系统集成的能力,能够实现数据互通,清晰地呈现客户的每一笔单据、每一笔明细。希望通过美团商企通和每刻科技的强强联合,能够为客户提供深度的企业消费与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