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类培训政府指导价为落实“双减”明晰标准

5元、7元、8元……据澎湃新闻网等媒体报道,近日,多地相继就学科类校外培训政策征求意见。为此,中央出台“双减”政策之时,就明确要求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学科类培训政府指导价为落实“双减”明晰标准

来源: 工人日报
2021-12-21 10: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元、7元、8元……据澎湃新闻网等媒体报道,近日,多地相继就学科类校外培训政策征求意见。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各省市公布的指导价中,最高为每生每课时70元,最低仅5元。

学科类培训班全部转为非营利性后如何收费,是一个公众高度关注的话题。有声音认为,政府指导定价标准是监管非营利性学科类培训机构的“最后的靴子”,将影响到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去留与经营。

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导致中小学生负担太重,是义务教育阶段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同时校外培训收费过高,违背了教育的公益属性,加重了家长经济负担。在暴利的诱惑下,各路人马纷纷蜂拥而至捞金,加剧了行业乱象。

为此,中央出台“双减”政策之时,就明确要求强化培训收费监管,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此后,多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的通知》明确,学科类校外培训由政府制定基准收费标准和浮动幅度,并按程序纳入地方定价目录。

校外学科培训收费从市场调节到纳入政府指导价,有明确的依据。价格法规定,对于重要的公益性服务价格,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鉴于教育的公益属性,校外学科培训收费纳入政府实施指导价管理,理所应当。此举可有效减轻家庭教育支出,封住培训机构乱收费的通道,为落实“双减”明晰了标准。

与昂贵的收费相比,政府指导价彰显了学科类培训机构的非营利性本质。教育不是生意,本来就应该守住公益的初心。因此,为了杜绝某些培训机构私下搞“小动作”变相提价,有关部门还需加强线上监测和线下巡查,及时查处学科类培训不执行政府指导价、不明码标价等行为。

面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政府指导价,培训机构应该积极面对、主动求变。

但政府指导价绝不是越低越好。出台政府指导定价的初衷,是要让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机构能规范经营。因此,政府指导价要尊重市场规律,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学生家庭承受能力等因素,适时对收费政策开展评估,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完善,尽量满足学生差异化教育培训的需求。

(责任编辑:解絢)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