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封闭降噪技术给高铁戴上“耳机”

12月20日,记者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获悉,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京雄城际铁路全封闭式声屏障工程被认定为“2021年重点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示范工程”。与常见的高速公路降噪声屏障不同,京雄声屏障的外观更像是一条架在高铁上的隧道。

全封闭降噪技术给高铁戴上“耳机”

来源:科技日报    2021-12-22 14:38
来源: 科技日报
2021-12-22 14:3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20日,记者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获悉,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京雄城际铁路全封闭式声屏障工程被认定为“2021年重点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示范工程”。

“降噪耳机”作为一项新兴技术早已走近大众视野,以耳机的“降噪声”理念为延伸,高铁建设者们创新设计了全球首个适用于350km/h高铁的全封闭式声屏障工程。独特的“隧道”全封闭式造型、多项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高铁列车“无声”通过居民区,为国家战略干线——京雄城际铁路固霸特大桥段戴上了一副“降噪耳机”。

与常见的高速公路降噪声屏障不同,京雄声屏障的外观更像是一条架在高铁上的隧道。工程主体结构采用435榀圆形钢梁,各钢梁间通过柱间支撑及系杆附属结构形成稳定单元;建设者根据相邻立柱间实测距离尺寸制作安装金属声屏障单元板,并采用定型封堵件对底部缝隙和梁端间隙进行封堵,避免气流产生“间隙振动”,形成了“隔音隧道”的全封闭结构。当列车以180—385km/h的速度通过,产生的噪声在穿透金属声屏障单元板时,经由铝合金壳体内嵌入的吸音材料吸收过滤,损失值可达19.0—21.1dB(A),达到了良好的隔声降噪效果。

据介绍,声屏障创新采用了装配化施工工艺,将属于大断面构件的主体结构拆分为3个节段构件,在远离居民区的标准化工厂进行集中焊接加工,之后将加工过的主体钢拱架运至改造后的制梁场进行智能化二次组拼。一方面通过工厂化施工实现临时用电集中布局,降低生产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项目部在加工过程中引入低噪声设备、智能焊接机器人、焊接烟尘净化及废气处理设备等先进技术,有效减少噪声、废气排放等二次污染,将施工生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不仅如此,我们利用BIM技术进行节点优化设计,运用预埋件精准定位技术保障施工精度,通过风洞模拟、数值仿真、有限元分析技术及400万次疲劳试验等手段确保工程质量全面达标,最终实现了节能节材、降本增效。”项目总工程师张腾飞说。

“京雄声屏障工程结构设计新颖、降噪声效果明显。”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巡视员常仲农于今年5月对工程实地勘察调研,并走访北落店村村民后如是表示。

(责任编辑:解絢)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