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中国证监会“监管沙盒”试点正式启动,洞见科技“隐私计算+资管”项目成功入选

来源:东方网    2021-12-31 15:02
来源: 东方网
2021-12-31 15: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2月30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启动第一批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经过征集遴选、专家评审、专业评估、社会公示等环节,16个申报项目脱颖而出,开始试点。由中诚信国际牵头,洞见科技和中诚信数科联合申报的“基于隐私计算的债券估值体系建设项目”成功入选首批清单,以隐私计算技术赋能资管行业合规应用,促进资本市场数智化转型。

  中国证监会关于启动首批“监管沙盒”项目的公告

一、中国版资本市场“监管沙盒”

2020年10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金融街论坛致辞时表示,支持北京率先开展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今年3月北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正式启动,在中国证监会、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北京证监局与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多方共同推动下,合计收到26家机构申报的51个项目。

  中国证监会首批“监管沙盒”入选项目清单

首批入选的16个项目中,申报单位包括市场核心机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以及科技企业,技术应用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隐私计算、区块链等高新技术,业务场景覆盖智能投顾、智能运营、智能交易、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资本市场各类业务领域。在首批入选的申报单位中,洞见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隐私计算的技术服务企业。

二、“隐私计算+资管”,赋能债券估值体系建设

“基于隐私计算的债券估值体系建设项目”是洞见科技隐私保护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典型示范创新应用,项目主要产出是收益率曲线和债券估值,属于债券市场的基础工具,服务于各大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进行一级市场发行定价、捕捉二级市场投资机会、管理资产负债水平、考核投资绩效、做净值管理等等。同时,基于估值的指数编制服务可用于被动型指数基金业绩基准和ETF的追踪标的,降低基金费率,提高市场效率,推动债券投资提质增效。

隐私计算技术在债券估值体系建设中,创新应用于安全融合企业信用数据、第三方数据、报价数据等,在数据不出域的情况下进行计算,最后输出信用风险预警情况、发债企业违约率、信用溢价等结果,服务债券估值体系。

本项目通过隐私计算技术,首次实现了征信机构评级业务数据和非评级业务数据的安全融合与使用,更好地满足监管要求,并创造了隐私计算新的应用场景。据洞见科技创始人、总裁毛赛介绍,债券估值体系通过隐私计算技术将来自更多方、更多维的数据融合建立的指数编制模型,其收益率曲线的回测显著优于市场基准债券指数。

  毛赛受聘为北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专家委员会委员

当前,我国债券市场规模日益壮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113.87万亿元。“基于隐私计算的债券估值体系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试点,将服务于万亿级的庞大市场,成为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投资决策的工具,后期还将提供基于中诚信债券估值的指数编制服务。

三、成功落地实践,助力更多金融场景创新

作为本次监管沙盒入选项目的落地实践,今年8月,中证指数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中证中诚信央企信用债指数,洞见科技为其提供了隐私计算技术支持。这也是首个基于隐私计算技术的信用债指数,隐私计算在债券估值体系中的应用,推动了债券投资行业的进步。

  基于隐私计算的债券指数编制

毕马威最新调研报告显示,隐私计算成为金融科技企业关注的新兴技术,有47%的受访企业看好其未来能够在金融科技行业发挥积极作用。洞见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专精型隐私计算技术服务商,积极推动隐私计算技术落地,服务于联合风控、联合营销、精算定价、资产扫描等金融场景,已取得了数十个典型应用案例。

本次入选首批中国证监会“监管沙盒”,既是监管部门对洞见科技综合实力的认可,也是对隐私计算技术的肯定。未来,洞见科技将以“数据可用不可见,计算可信可链接”的硬核隐私计算技术,持续为金融、政务等行业数据智能流通赋能,助力数据要素价值安全释放。

监管沙盒名词解释

2015年11月,英国金融监管局率先提出监管沙盒的创新监管理念。监管沙盒作为一个受监督的安全测试区,通过设立限制性条件和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允许企业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以真实的个人用户与企业用户为对象测试创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有助于减少创新理念进入市场的时间与潜在成本,并降低监管的不确定性。2019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探索“监管沙盒”机制。(名词解释来源: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门户网站)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