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达352.1万辆,同比增长158%,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累计销量对应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13.4%,远超中汽协此前的市场预期。可以说,我国的汽车工业已初步进入电动化时代。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强势增长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2020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之后,国家政策又出台了一些列的支持政策,比如要求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辆购买限制,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提出促进充电设施规范有序发展,加快推进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建设安装,其中,《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指出,到“十四五”末,我国电动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此前,相关部门还不断下达新能源汽车下乡、换电模式试点、停车充电优惠等利好政策,极大优化了消费和使用环境。
基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好预期,业内普遍看好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预测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乘联会的预测更加乐观,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600万辆,市场渗透率在22%左右,其中,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将超过550万辆,市场渗透率达到25%左右。
新能源汽车市场巨大的发展预期也吸引了众多上市公司纷纷布局。如国内消费电子结构件领导企业长盈精密(300115.SZ)于2021年宣布,为抓住新能源车市场持续景气、动力电池需求量高增带来的发展机遇,公司投资25亿元在四川宜宾、江苏常州、福建宁德投建三个动力电池结构件生产基地,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结构件的研发和生产,具体产品包括电芯结构件、模组结构件、Pack结构件等。
截至目前,长盈精密的宁德和常州基地已于2021年上半年相继投产,宜宾投产在即。分析认为,长盈精密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早有布局,此次投资大额资金布局动力电池结构件产能,目的可能是进一步完善公司相关产业链,以求在已经到来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红利中获得更大“蛋糕”。投资动力电池结构件制造项目的初期可能会由于产能爬坡和良品率问题短期拖累公司整体业绩,但从战略发展的角度看,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