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平方公里、10万根智慧杆,拥有自学习能力,国内最大规模“数字底座”初现雏形

来源:东方网    2022-02-16 13:21
来源: 东方网
2022-02-16 13:2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农历虎年临近,记者从上海区块链企业零幺宇宙(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获悉,由该公司参与打造的国内最大规模的“数字底座”在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拉开帷幕,预计最终面积可达518平方公里,园区内拥有10万根智慧杆,可实现无人驾驶、车路协同、碳排放检测、智慧交通等数十个数字化场景。

与传统数字城市相比,利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构建的“数字底座”拥有自学习能力,当某节点的算法进化,可在边缘侧节点之间自学习推广,一体化的系统设计也让后续场景的加入变得方便快捷。

“拥有自学习能力的数字底座,将为城市数字建设和更新提供解决方案。”“零幺宇宙(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上官芸说。

数字片区:从“条块式”到“底座式”

当下,不少城市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其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数字孤岛”,这是“条块式”建设的遗留问题。所谓“条块式”,即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数字预算和规划,不同部门间的数据格式和结构各不相同,交互起来很不方便。

所谓“一张白纸好画图”,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园区在做数字建设时选择由一家牵头,其他部门全力配合的模式,统一规划和标准,在更大尺度上实现了“数字底座”。

“所谓‘数字底座’,可以看作拥有神经系统的智慧大脑。”上官芸说。大脑依靠神经突触传递电信号,而数据神经系统下接设备,上连“大脑”,它可以通过模型、算法、参数将大脑任务分发至设备端,也可以将设备端数据上传至大脑。由此,数据实现了定向流动、分类分级和生命周期管理。

“底座式”的数字片区,大大降低了数字系统的运行成本。据测算,完成相同任务至少可以减少1/3的设备投入,且为后续增加场景预留了接口。

区块链技术助力“城市零碳”方案

在零幺宇宙成立之初,就参与了与清华大学等在内的碳核查数字化项目,形成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在此次“数字底座”建设中,基于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碳账本”技术得到了初步应用。

上官芸说,“城市零碳”方案分为两步,一是记录、二是预测。区块链技术可以从采集源头记录数据信息、计算存证,并通过模型预测之后将产生的碳排放量,但是并不是所有数据信息都需要披露,基于隐私计算可只显示最终排放结果,为节能减排提供量化行动方案。

除了碳计量,更多应用场景被兼容到“数字平台”上。因为能够实施从几百万套设备终端处获得信息,该“大脑”可以实时知晓哪里堵车、哪里路灯不亮、哪里有积水等问题,并通过终端一定的边缘计算能力,优化配置资源调度。

“因为我们的底层协议全部打通,区块链能保证数字身份在交互时都能实现有序管理,因此未来该‘大脑’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希望该方案能赋能更多地区的数字化转型。”上官芸说。

文:沈湫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