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工作首场活动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网    2022-03-28 16:26
来源: 中国网
2022-03-28 16: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3月25日,华为云成功举办“新服务·大生态-专精特新【企业】走进华为 SaaS专场”活动,这也是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处开展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工作的首场活动。会上华为云正式发布“登云计划”,将面向北京提供总额2亿、单家企业最高100万的上云补贴,以及1对1的专属服务。

北京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杨靖国、北京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副处长卢晓威、创业邦创始人兼CEO南立新、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张东生、华为云北京总经理李亚为等出席活动,以及梦想加、航天智控、百望云、销售易、爱泊车等30+北京领先科技企业高层参会。

北京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杨靖国在致辞中提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首都五子联动发展的重要引擎,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中小企业166万家,北京的中小企业特点可以用几个数字来概括“3、4、5、6、9”。“3”是北京的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市30%以上的税收;“4”是贡献了40%以上的营收;“5”是贡献了50%以上的专利授权;“6”是60%以上的就业机会;“9”是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他指出:“中小企业已成为首都五子联动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深耕细分市场,创新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处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image.png

  北京市经信局中小企业处处长杨靖国

为更好地加强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目前北京市已经初步构建了专精特新企业金字塔型的梯队培育体系,形成了滚动发展、梯队培养的格局。去年底,北京经信局先后发布了两个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一个是《北京市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另一个是《北京市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两个政策中,一个是针对普惠的,一个针对的是专精特新企业,如此形成了双十六条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合力。

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张东生认为,数字化进程的加速为SaaS行业带来了全新市场机遇和巨大的成长空间,SaaS服务的边界不断拓宽,华为也通过在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企业办公、客户服务、供应链管理等各个环节广泛和深入地使用数字化技术和服务,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益和经营安全。

image.png

  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张东生

对于广大的合作伙伴来说,华为云致力于成为智能世界的黑土地,期待能够携手SaaS伙伴聚焦企业服务,深耕行业生态,共同打造数字时代新服务。同时华为坚持合作共赢,聚集各方智慧,依托华为云产业资源和技术助力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世界一流的技术实力、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加速创新增长。

投入2亿上云补贴,支持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

会上,华为云发布“登云计划”,此次为北京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总额2亿、单企业最高100万的上云补贴以及1对1专属服务。同时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升级包、钜惠包、至尊包三类服务计划,从上云补贴、咨询规划、解决方案联合创新、上市辅导、联合营销等方面,助力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未来的全球化隐形冠军。

image.png

具体来看,“登云计划”为成长型/申报专精特新企业所打造的升级包中,包括最高30万上云补贴券、企业数字化测评、企业上云解决方案等;为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打造的钜惠包,包括最高60万上云补贴券、投融资辅导、数字化转型方案、企业走进华为等系列赋能计划;而针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的至尊包,包括最高100万上云补贴券,华为云市场联营联运、投融资上市投行1对1辅导等服务,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面服务。

大环境助力下,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与机遇

在题为《SaaS产业趋势与软件战略洞察》的演讲中,华为云产业战略专家、华为公司软件产业高级专家张锐刚指出:数字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优势,最终会落地到整个产业当中,而产业中的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又是一条长期主义道路。他表示华为云将通过自身的专业经验,从战略、研发、流程、市场到整个供应链,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这两个“履带”帮助中国的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全球冠军。

image.png

  华为云产业战略专家、华为公司软件产业高级专家张锐刚

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总监韩东哲就专精特新企业关心的上市融资话题进行分享,他在演讲中表示注册制的实行给中国SaaS企业的上市融资之路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其在上市融资制度方面给予企业更大的灵活度,北交所的设立使得企业可以在更早的发展阶段就能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发展。他提醒创业者,虽然北交所在营收金额、利润金额方面要求不如沪深那么严格,但会更加看重资产质量和成长性。

image.png

  中信建投证券投行委总监韩东哲

专精特新企业如何成长为世界级的隐形冠军、链主企业,技术、资本固然重要,但充满凝聚力的文化、制度同样不可或缺。2021年华为全球员工人数是19.5万人,研发员工占比54.8%,这样的大规模组织如何高效运转,打造战斗力?其经验对于专精特新企业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华为北京人力资源部部长史晓杰在《华为之路:文化、战略、制度、人》的分享中说:“物质资源终会枯竭,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华为一直坚守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坚持自我批评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将文化落地,凝聚认同。

image.png

  华为北京人力资源部部长史晓杰

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非常快,许多企业上云的呼声很高。但是作为服务商如何理解他们的需求,为其提供最适合的方案?华为云产业解决方案总监高雪松博士认为,首先要提供精准化服务,平台服务要沉到产业底层去,对每一个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方案,而不是大量、批量的方式,或者售卖设备,要真正根据每一个用户、客户的需求进行适配。华为已经在一百多个产业基地为合作伙伴提供数字化转型助力,未来将会持续从前端内容、研产供销存基础能力到人才、生态乃至品牌环节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闭环解决方案。

image.png

  华为云产业解决方案总监高雪松博士

近年来,全球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专精特新”再升温。在今年的两会“部长通道”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要推动中小企业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支持更多的中小企业成为“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

本次活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链接华为云及整个华为公司、券商和媒体的相关资源,合聚众力,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注入资源和活力。

(晓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