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将碳中和融入主业,迎接双碳挑战

来源:大众网    2022-04-07 13:03
来源: 大众网
2022-04-07 13: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共赴零碳未来,可持续不止这一步!”最近,知名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发出了这样的呼吁。中国确定“双碳”目标已过去一年有余,其中,相关政策明确提及“打造绿色标杆企业,完善各环节管理和服务机制”。

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企业赋能行业发展的“必选项”之一。在减碳之路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形成共鸣,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施耐德电气认为,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主体。在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由可选题变为必选题之后,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将“双碳”目标变成企业的可持续性实践,而不是仅仅留在口号层面。

  一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施耐德电气一直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核心,提出将可持续实践融入业务发展的全链条体系的理念,通过数字化与电气化加持行业绿色未来。这种将“碳中和融入主业”的发展模式,将助力行业创造出更多绿色可能。

为什么把减碳变成可持续性的实践中,“融入主业”如此重要?

首先,业务中的每个环节都有减碳和降低对环境影响的可能;其次,只有融入主业,才能在业务运行中不断地产生经济收益,从而保证行动的持续性;另外,只有融入主业,才能让减碳成为每个员工的行为准则,不断促进实践层面的关注与创新。

而施耐德电气也做出承诺,到2025 年,企业将在自身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

到 2030 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到 2040 年,实现端到端供应链的碳中和;到 2050 年,实现供应链运营层面的净零碳排放。

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的绿色收入——即能对气候产生积极影响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收入——已占到其总收入的70%以上,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80%。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能够切切实实带来经济效益。

  “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与数字化形成“合力”

业内人士认为,在数字化的助力下实现“端到端绿色供应链”,上下游形成“减碳合力”,是施耐德电气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成为行业企业佼佼者以及重要参与者的关键。

施耐德电气有关负责人介绍称,在设定目标的基础上,该公司在设计、采购、生产、交付等各个业务环节都竭尽所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并借力数字化技术打造了端到端绿色供应链。其中,数字化不仅搭建了贯穿供应链上下游的能源消耗衡量和分析平台,还能不断识别更多的减碳点,有针对性地帮助提升流程效率和能源效率,实现全产业链的增效减排。作为实现碳中和的最佳武器,数字化技术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 从设计开始,站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思考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施耐德电气在2012年就自主设计和开发了生态标签Green Premium,它要求产品在后续的生产阶段采用可再生材料及回收材料,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在生产过程中充分节能降耗,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保障人员的安全与健康。在产品生命终止阶段,Green Premium生态标签为产品元件的循环利用提供充分的信息,帮助客户践行循环经济理念。让客户可以公开、透明地看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对环境影响的信息,直观了解其绿色表现。

二、 绿色采购,则是与碳排放最为集中的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携手减碳。长期以来,施耐德电气坚持对供应商进行碳排放水平评估与要求,同时为有差距的供应商提供支持,包括提供精益生产、数字化方面的咨询,助力供应商节能降耗。

上海新通联是一家与施耐德电气合作了近20年的包装供应商。随着业务发展及公司规模逐渐扩大,这家企业迫切希望通过精进内部管理来提升竞争力。施耐德电气为新通联实施了精益生产咨询,打造精益产线,推动精益化生产与运营,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产品级、设备级、工厂级的互联互通,促进其循序渐进实现绿色智能制造。新通联也实现了将设备利用率提高20%以上,设备能效节约30%,并成为中国首批获得绿色产品认证的企业。

三、 在绿色生产环节,通过践行数字化、循环经济、清洁能源三大方式来推进和加快“零碳工厂”的建设。

施耐德电气有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施耐德电气23家在中国的工厂中,已有15家工厂在屋顶部署了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大量可再生绿色能源。“我们在中国23家工厂中,有14家是‘零碳工厂’,4家是碳中和工厂,15家是工信部认可的国家级绿色工厂。除自身工厂外,我们也采用‘太阳能+微电网’的解决方案,为中国用户构建分布式能源系统,确保用电的安全、稳定、绿色。”

施耐德电气也为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旗下欣美电气打造以微电网为核心的分布式能源系统,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对屋顶光伏、储能、柔性负荷的预测和优化控制,令欣美电气2020年新能源发电量年度增长146%、年度新能源渗透率提高至70%、年度电费总支出节省30%以上。

四、 绿色交付,则需要通过绿色包装和绿色运输减少交付过程中的碳排放。到2025年,施耐德电气承诺一次和二次包装中100%不含一次性塑料。同时,通过大数据和AI算法,施耐德电气持续提升物流环节的效率,降低交付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碳排放。

从绿色设计,到绿色交付,施耐德电气全球领先的数字化技术始终贯穿端到端绿色供应链。施耐德电气有关负责人介绍称,碳排放打破了系统边界,数字化则是实现端到端可持续发展的利器。从施耐德电气在全球41个国家完成的230多个客户项目来看,通过数字化技术,客户的碳足迹实现了最高50%、平均20%的优化,在节能降耗方面实现了最高85%、平均24%的优化。

“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和行动,不仅让我们离自身目标越来越近,也帮助供应商和客户提高了能源效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压力,实现端到端的共同升级。”

  更多“绿色可能”已在不远处

施耐德电气不仅是可持续的践行者,同时也赋能者。2021年推出的“碳中和服务解决方案”,更是集成了施耐德电气的可持续经验和数字化技术,通过“四步走”,为中国企业提供从顶层规划到落地执行的全面解决方案。

第一步,战略规划,建立可持续愿景和战略;

第二步,体系设计。设立减排目标,明确减排路径,确定目标和行动的优先级;

第三步,执行优化。运用数字化手段落实减排项目和举措,以提高绩效;

第四步,绩效展现。持续追踪碳减排结果,建立长效创新机制。

通过以数字化技术为代表的领先解决方案,从2018年到2021年第四季度,施耐德电气已帮助全球客户减少了3.47亿吨碳排放,计划到2025年,将累计为客户减少8亿吨碳排放。

业内人士认为,实现碳中和离不开全球行业企业、机构的广泛参与及共同努力。未来,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及机构加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列,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关系的将进一步紧密,更多“绿色可能”或将在不远处变为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

 

(燕燕)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