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蓝色梦想公益计划再起航,精准助力山乡学子

来源:中国网    2022-04-28 16:28
来源: 中国网
2022-04-28 16:2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众所周知,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生活条件日渐改善,但一道教育的鸿沟,仍横跨于山区与都市——城市孩子习以为常的一堂课,可能正是欠发达地区少年梦寐以求的课堂。

如今,全国脱贫攻坚目标达成,偏远地区(尤其是大山深处)的莘莘学子已经得到了基础生活保障,单纯的物质匮乏不再是阻碍孩子成长的要因,当物质得到满足,随之而来必是精神上的需求。

“蓝色梦想”全新升级,全球通精准助力山乡教育

在“全球通蓝色梦想公益计划”以往的报道影像中,笔者读到了太多的“专注”——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映得眼睛都在发光,那是对改变命运的渴望。他们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天地,他们也想了解网课、了解当今世界最超前的科技……他们和许多孩子一样,有着清澈的眼眸、纯真的笑脸;他们又和许多孩子不一样,由于身处偏远,小小年纪就要面对生活与求学的双重压力。

在常人的印象中,山区学生总是希望受赠衣物等生活用品,但其实他们更渴求于知识带来的改变。如何将需求变化的“信号”发送出大山,扩散传播,继而让更多人施以援手、精准助力,这是各大公益平台需要深度考量的问题。

“全球通蓝色梦想公益计划”自2020年10月发布以来,始终践行全球通品牌以公益回馈社会的理念,从乡村教育最迫切的需求入手,聚焦现代化教育新基建,努力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截至2021年底,“全球通蓝色梦想公益计划”携手2000多万用户向11省116所学校捐赠价值2870万元的信息化物资,募集资金311.34万元,开展12场公益落地活动,受益学生超过10万人;2022年,“全球通蓝色梦想公益计划”全新升级:将捐赠版图扩大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努力解决教育不均衡问题,为孩子们购买急需的助学用品及教学用品。爱心人士可以通过积分捐和现金捐两种方式奉献爱心,为孩子们的梦想加油。

守护梦想,为爱延续,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因为公益而改变

以下四个案例,皆是本年度“全球通蓝色梦想公益计划”受捐方的代表,更多的受捐学校信息,可从中国移动app全球通公益专区查看:

安徽省金寨县双河实验学校为开国上将洪学智母校。该校是一个典型山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多,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音体美基础设施差、文具工具缺乏,办公用品不足。

甘肃省皋兰县第三中学是县属独立中学,现有学生827人。学校基础硬件设施薄弱,计算机教室电脑老化,学生多人共用一台电脑;学校没有专门的实验室,且实验用具不齐全;学校图书存量少,操场面积狭小,无法提供良好的阅读及运动环境。

广西横州市南乡镇合山村委小学有在校生216人,其中脱贫学生73人。学生均在学校吃营养午餐,但没有专门的餐桌。该校教师住宿条件艰苦,图书室基础薄弱、运动设施简陋。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及送教上门各类残疾学生118名,很多学生家庭因残致贫,近三分之一的孩子父母也是残疾人,没有工作能力,家庭生活困难。对于该校学生而言,融入社会、回归社会,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同样有着现实的困难,希望各界能够施以援手。

2022年,“全球通蓝色梦想公益计划”将继续汇聚大家的爱与温暖,成为一束光、一粒火种,点亮更多孩子心中的梦想——随着“全球通蓝色梦想公益计划”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乡村学校将会发生改变。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