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的领路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2-05-05 10:1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22-05-05 10: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推广

“基层的工作往往是最难做的,但总是要有人来做,脱贫需要攻坚,那就让我来攻这个坚。”时任泌阳县烟草局卷烟科副科长的张东方2017年主动请缨去杨树岗村工作时是这样说的。他不仅放着安逸的办公室不坐,主动要求去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碰碰“脱贫”这个硬钉子,还把驻村这件事干的风生水起,群众受益,他也乐在其中。

杨树岗村,靠近泌阳县西北边界,距离县城超过50公里。村里不但杨树多,而且岗也不少。常言道山岗薄地,杨树岗村土地的肥力好像都用到了杨树身上,不仅庄稼收入有限,人看上去也无精打采的。但就在张东方同志到来之后,这里一切都变了样。村民富了、经济好了、生态美了,杨树岗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和生态村。

烟叶种植发展成支柱产业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张东方同志到杨树岗村后,团结两委班子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政策,制定发展规划,依据本村的地理优势和技术产业优势,引资金、引项目,培能手、树典型,改“输血”为“造血”,不断增强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张东方同志到来后,立足村情发展实际,以精准扶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抓手,带头跑资金争项目,大力推广烟叶种植,联系技术人员对杨树岗村烟叶育苗、烟田整理、烟苗栽种、大田管理和烟叶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开展全过程服务,不断提高烟农科学化、规范化种植水平。经过几年的持续发展,杨树岗村建成烟叶种植千亩方1个,植烟面积近千亩,产值450余万元,贫困户通过烟叶种植稳定了经济来源,激发了发展信念,2018年底人均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而烟叶也成为了村民们致富名乎其实的“黄金叶”。

“原来人们都私下说俺百事不成,都看不起我,这辈子穷,都靠救济过日子。可是张书记硬是把俺给扶出了志气、扶出了能耐、扶出了富裕。现在俺靠种烟脱贫致富了,腰杆子也挺起来了!”几年前还是建档立卡重点帮扶贫困户的李书云在县、乡两级技术人员的现场帮带下,刻苦钻研学习烟叶生产技术知识,学得一手过硬的烤烟技术,实现了家庭人均收入过万元目标,顺利脱贫致富,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多样化发展助力产业振兴

稳定了基础产业,张东方同志主动出击,打听致富项目,考察涉农产业,先后带领村两委负责人和致富能手到各地实地考察引进项目,经过不懈努力,成果丰硕。

目前,杨树岗村已创建各类农业种植、养殖合作社13家,覆盖了80%以上的农户,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杨树岗村现有夏南牛存栏量900余头,年产值数百万元。肉猪存栏量3000余头,年产值600余万元。羊存栏量300余头,解决了老年人的经济来源问题。种植豌豆角3000余亩,年产值450万余元......不断增加的多元化经济,打开了群众的致富思路,充分激发了发展的内生动力。“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精准发力,下足‘绣花’功夫,让村民获得更多的获得噶感,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蓝图。”张东方信心满满地表示。

  民居环境改善提高群众幸福感

随着杨树岗村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趁着党中央、国务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东风,杨树岗村的人居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常年累月堆集的垃圾被清理,荒废日久的沟渠被治理,乱搭乱建的建筑被拆除,一排排绿树栽下去,一棵棵花木种下去,原来脏乱差的农村环境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越来越好。走进村里,处处干净整洁,家家树绿花红,实现了道路硬化、广场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村庄美化。在外工作的村民何忠相感慨:“我们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次回来,简直不敢相信这是咱村,真是太漂亮了,美的狠。”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辛勤付出的汗水开出了绚丽之花,结出了累累硕果。张东方把自己的真心、真意、真情融入到这个小山村中,用青春、理想和热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