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舰 中建政研集团党支部书记、董事长
贵嵩林 中建政研集团副总裁、政府服务中心总经理、乡村振兴研究院常务副主任
何朋朋 中建政研集团副总裁、 政府服务中心常务副总经理、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规划的指引下,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令人深思的命题。如何有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结合当前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建政研集团智库专家从实践视角,探讨“十四五”时期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法模型、发展思路和理念等路径,尝试运用“七钱”开源思维破解地方经济发展的“混沌”之困,探索“十四五”时期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的“混沌”之困
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经济要从过去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增长转向创新驱动增长,根据中建政研的大量实践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转型升级难、引进项目难、融资落地难、持续发展难、吸引人才难、统筹兼顾难等痛点。那么区域经济发展中涉及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智库/咨询机构几大主体,分别面临什么样的发展痛点呢?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隐性债务风险、财政预算有限、产业投入不足、招商竞争激烈、思路模式陈旧、项目储备不足成为政府区域经济发展时普遍面临的挑战。区域发展最终还是要依靠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政府引导作用的实现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和智库四方合力去解决。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自身存在着谋划能力欠缺、人员结构单一、投资能力偏弱、产业投入存疑、综合能力较低、运营统筹能力不足等劣势。当今时代,产业导入更需要综合解决能力而不是点状技术服务,更需要平台思维而不是执行思维。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大部分金融机构以小额信贷支持产业为主,大额贷款难度高。即使金融机构有充足的资金,也有意愿提供信贷支持,也面临着资管政策严格、信贷管控严格、优质项目较少、产业运营风险较高、对项目的识别难度高等问题,产业贷款的操作受到诸多限制,市场的不确定性更是增加了信贷风险和金融支持难度。破解融资难的问题,需要创新引领,通过可推广的合理模式、合规的融资主体、精准的识别判断来支撑项目落地。
对于智库/咨询机构而言,智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大部分智库面临单项技术实力突出、全流程策划综合咨询能力不足的现状,主动解决问题和研发能力受限,资源整合能力偏弱。市场需要具备综合能力的智库机构为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主体解决多方面的问题,而项目的复杂和综合程度给智库/咨询机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破解地方发展的困局、企业转型的迷局,需要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智库/咨询多方合力,进行系统集成和统筹规划、协同发展;需要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实现产城人境融合发展;需要创新使用投融资工具、多渠道募集资金,真正畅通经济循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培育新的增长极。
一套“班子”创新决策机制
一套班子,即为经营管理班子,进行系统集成和统筹规划、协同发展时,首先要将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智库/咨询机构等各个参与的牵头人构建一个专班小组,进行全面统筹、总体布局、战略部署、重点任务安排、协调推进规划项目落地实施,创新决策机制,践行“集体领导”理念。
两大“主体”推动区域经济
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需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充分结合。政府主要发挥的是行政主导和市场引导的作用,政府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对于创新包容的激励政策和监管机制,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从重建设向综合服务转变,推动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践行主导资源配置作用,实践创新,促进发展。平台公司是围绕着城市、产业的两轮驱动,以市场化的融资、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等服务能力承担城市投资开发、建设运营、产业培育、管理和维护服务、乡村振兴等全方位的任务,破解发展建设融资瓶颈,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政府及其平台公司要合力,做城市综合服务的运营商,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三个“统筹”保障持续发展
三个“统筹”是指统筹要素配置、统筹项目、统筹资金和还款来源。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及服务市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构成的有机整体。《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强调,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内在要求。政府可以通过发挥引导性作用来间接影响资源配置,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均衡和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近年来不少省份提出“项目为王”理念,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而资金是项目得以落地的保障,所以在统筹项目的同时,要统筹资金和还款来源。集约整合资源,发挥“银政企”合作优势,将融资方案与项目整体规划相结合,统筹平衡,确保市场健康稳定,实施成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
作为投资建设领域的新型智库,中建政研集团能够为项目的梳理、谋划、包装、投融资、项目库建设等全流程提供智力支持,助力地方政府谋划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强支撑的重点项目,为区域经济加快突破发展奠定基础。
“四资”盘活区域资源
在新的发展格局下,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集中凸显在资金缺乏、要素不足、项目难落、政策运用弱等方面。面对这些问题,地方政府要结合政策盘活“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等要素,驱动转化,最大化地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资源变资产。资源在没有开发、利用和产生交换交易时不具备当前市场价值,需要梳理、盘点、盘活,产生杠杆效应,具备金融属性,使其可利用、可开发、可交易、可抵押,为区域发展提供支撑或转化要素保障。在实际运用中资源在区位关联度、外部形式、内在联系、政策要求等方面科学合理地和项目匹配,用资源支撑产业发展,平衡投资建设。
资产变资本。资产交易的灵活性不足,将资产变为资本,才能使其具有支付、投资、发展等能力。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常规的资产包括市政工程、交通路网、水电气、园区、房产、公共服务资产等,可以通过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方式进行初步盘活,再通过专业化运营,真正地发挥资产价值。当资产能提升企业的竞争、经营、融资等能力,能助力产业发展,人才智力引进,产、城、人、乡融合,那么就具备了资本的能力。
资本变资金。如果说资产变资本是资产的能力化,那么资本变资金就是资本的货币化。资产交易、兑付、抵押的目的是获得资金,形成新的投资、建设、购买等能力。资产到资金的变化既是价值的显现,也是优质资产高度流通的证明,更是区域经济活力的体现。
变化的关键。资源、资产、资本、资金之间的转化需要很多条件支撑,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政策的把握和利用;二是谁来完成四者的变化,是政府部门、地方国有企业,还是其它企业?三是四者如何让地方政府受益最大化,产生的价值服务于区域高质量发展;四是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模式创新,统筹资源要素助力更多实体和服务落地。
“五以”搭建发展逻辑
中建政研通过对大量的区域经济服务工作和项目落地工作进行总结,初步形成了“五以”的方法论,用以构建地方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一是以规划为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地方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需要规划引领、强化、执行,规划成为了标尺和监管的参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地方政府的执政者一定要有终局思维,谋篇布局,以规划为引领,根据国家政策应时而动,根据目标和目的编制规划。
二是以产业为基础。未来差异化的产业布局将是地方竞争的核心,产业发展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产业是经济建筑的基础。依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特别是产业体系,是城乡高质量和绿色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现代化经济体系,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为前提,以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为核心和根基;培育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产业基础设施体系,为产业转型升级蓄积新动能。作为中国本土一流的咨询培训机构,中建政研在陕西省富平县策划了富平县柿子小镇;在适合滑雪的六盘水高原地区策划了贵州六盘水玉舍滑雪小镇,其可持续运营有力地带动了当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三是以项目为核心。“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是资金的承接载体,是经济工作的抓手,是发展的生命线。不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还是产业,在具体落地时都是以项目为单位进行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孵化,因此要充分结合国家和地方政策,做好顶层设计、项目储备或项目库建设工作。
四是以土地为关键资源和要素。当前的土地利用不再是简单的一二级开发,而是区域、人、产业、生态系统的高度融合的载体。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用好土地资源,统筹协调区域内或项目范围内可用土地或指标,采用直接出让、流转、土地抵押贷款、土地+产业综合开发、土地及地上产业预期收益质押等方式获取资金。同时也可以借用TOD、EOD等模式的经验进行城乡融合区域综合开发。
五是以企业为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织,企业既是需求方也是购买方还是风险承担方,国家各部门发布了数十个鼓励企业参与政府责任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中来。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上看,地方政府既在吸引优质的企业到区域进行投资建设运营,也在不惜成本的去培养区域内的企业发展壮大。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带动作用,推动政府平台公司和国有经济进一步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盘活存量资产,优化增量资本配置,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引入市场机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后,将首先从企业产权上发生变化,产权的变化必将倒逼政府国资部门对地方政府国有平台公司从“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变为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管资本、管授权经营”为主,推动政企脱钩,提高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效率和动能。
“六划”贯通项目落地
从中共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五个统筹”,到“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再到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无一不贯穿了整体统筹的思维理念。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同样必须要站高位、谋全局。“六划”具体是指谋划、策划、筹划、规划、计划、比划。六个阶段不是相对独立和割裂的,而是密切结合,步步递进,必须统筹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