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4日,刘鑫和一众SaaS企业的CEO出现在腾讯深圳总部——滨海大厦,这里是腾讯SaaS加速器三期的决赛现场。
作为腾讯与优质成长型企业的深度连接平台,腾讯SaaS加速器在腾讯云启创新生态下通过资金、技术、资源、商机等生态层面的扶持,全方位加速其中的企业实现高速成长。
经过层层选拔,刘鑫和他的云图三维最终成为入选企业之一,正式进入了腾讯云启创新生态下专注于孵化企服创新企业的SaaS加速器。
不过,让刘鑫开心的还不止于此。在加速器现场,他和腾讯文档的负责人建立了联系,双方基于云图三维和腾讯文档的联动做了诸多产品的畅想。这也是云图三维与腾讯产业生态资源的首次链接。
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在腾讯云启的推动下,这些畅想被很快落地到技术和产品侧。
今年3月,一个“腾讯文档与云图三维组成跨界CP”的消息引发关注,即人们可以在腾讯文档上打开云图三维的三维机械设计图,简单高效且安全便捷,实现真正的基于机械设计的云端协同。
基于“协同”,加速连接
云图三维是一款云原生国产开发的工业化设计软件。推出半年时间,用户注册量已超过10万,增长超过10倍。同样在半年内,云图三维已连续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系列融资。
急速增长的背后,是刘鑫不断破圈的打法。
一方面,云图三维推出微信小程序,让用户可以基于小程序与网页端双重入口使用云图三维;另一方面,与腾讯文档、腾讯会议打通,基于“线上操作系统”让云图三维得以扩散到更广泛的人群,给用户带来更高效的协同。
“利用云端的特性,打造一个协同的概念,从而提升整体的效率。不管是公司维度还是个人维度,最终都是为生产效率的提升去买单。”
基于对“协同”理念的共同认可,腾讯文档与云图三维双方仅用了一个月就完成了对接。如今,用户可以轻松地在腾讯文档内展示用云图三维完成的工业设计图纸,实现和其他文字信息的汇集。
目前腾讯文档月活跃用户超2亿,负责此次项目的产品经理Jens在谈到合作时表示,腾讯文档作为一款云端效率办公解决方案,一方面致力于提供用户极简、智能、安全的协作编辑能力,另一方面也希望有效连接开发者,与云图三维这类优秀的初创国产工业化软件团队深度交流,共同打造优质的SaaS产品体验。
在刘鑫看来,云图三维做的是云端软件的3.0版本。“1.0是设计的本地软件,2.0是云化软件的1.0版本,虽然在云端,但响应速度、用户感知不够好,我们是3.0,做了大量的底层技术创新和产品交互创新。”
这些基于云原生的创新,也为“协同”深化打下最关键的基础。
眼下,双方正在基于“协同”进行更深入地探索,从“静态”的协同查看走向“动态”的协同编辑。
Jens提到:“今年我们也将通过插件形式,让用户在腾讯文档内新建云图三维设计文件,并跳转到其域名下直接进行3D内容设计,设计完成后文件会保存到腾讯文档列表里,让用户在一个列表中就能统一管理所有效率工具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完成工作流的汇集。”
实际上,腾讯文档始终从用户需求出发,在持续探索通用甚至垂直场景的高效协同体验。自去年以来,已推出全新的开放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帐号授权、API接口及小程序接入等功能;同时,持续引入了iSlide等许多实用的第三方插件,满足云端跨设备、跨软件协同的多元需求。
如今,云图三维已经作为腾讯文档开放生态的一个标杆案例,以探索第三方工具在这个协作平台上搭建从展示、编辑再到创建的链路。
CAD从地面来到云端
做出一款优秀的云端设计软件,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实际上,在过去的多年时间里,市面上、包括海外市场定位3D CAD建模协同平台的产品不在少数,但大部分都存在产品使用体验差、功能更新缓慢等问题,这种情况导致很多设计者对云端设计软件失去信心,最终依旧选择本地软件。
“如果云端设计平台流畅性和产品力不如本地软件,用户为什么要用?”
这个问题,也推动刘鑫及其团队搭建出云图三维的产品设计理念——极致苛求用户体验感,云端软件不止方便也要好用。
从技术上看,最开始进行产品功能的迁移到自研关键技术和打磨端云架构体系,再到最终的产品成型,云图三维的团队整整用了超过4年的时间。
从功能实现来看,在原来的查看、编辑的基础上,云图三维在 2021年6月份推出了装配模块,随后在11、12月份推出工程图模块。至此,基于云端的建模、装配和工程图的完整CAD体系顺利搭建完成。
而与紧锣密鼓的产品模块不断推出相对应的,不论是云图三维的草图模块,还是工程图模块,再或者是装配体等功能,整个云图三维产品的线上交互几乎是“0”延时感。
这得益于云图三维做的是真正的技术创新。目前,「云图三维」不断将内核引擎技术端云化,自研了端层面上的草图及建模几何算法、工程图算法、约束求解器、装配求解器等。另外,在大量用户的反馈下不断构建了更加成熟的云原生三维CAD架构体系,可适应更加复杂的场景。
这种创新最终体现在产品的使用体验上。从各项指标对比,不论是和On shape相比,还是与不少人习惯使用的传统三维设计软件相比,云图三维在完整性、交互易用性、性能上都有了不小的提升。
用户为本,打造人性化的PLG产品
什么样的产品客户粘性会更强?在刘鑫的答案里,是用户为本,产品驱动。
在云图三维内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但凡用户在社区提到4次以上的功能都会被考虑放到产品的功能设计内。
以装配模块的渲染功能为例,其是通过研究人员的反馈推动了产品功能的迭代。“北航研究院的学生在课题研究中,经常会使用云图三维CAD进行模型查看、分享。比如无人机的航天模型,但打开的时候渲染速度很慢,后来反馈到云图运营这边,我们运营人员直接对接到了产品,产品部门开始提需求到研发,历时三个月重构了整个渲染模块。”刘鑫回忆道。
一个数据是,在渲染模块完成优化后,渲染速度是之前的4到5倍。
实际上,除了常规的零件设计、装配模块之外,云图三维最近重磅推出工程图模块的也恰恰是因为用户的反馈。“很多用户都表示非常期待能有一款比国外更好用更符合国人习惯的工程图工具,当前该模块仍在与用户更紧密的共创中。”
“我们对每一个用户的发声都有在认真聆听。”刘鑫告诉我们。
基于自身在社区方面的积累,刘鑫还把云图三维的用户沉淀到了微信社群内,构建出一个独特的私域PLG产品社区。如今,这个社区下的微信群已经接近30个。
而去年10月全面上线的用户反馈全流程机制,也在通过和关注云图的用户进行访谈的形式或者社区反馈的模式,推动产品的功能的迭代。比如大文件渲染速度、专业孔类型、二维三维格式等等都是社区里讨论最多的共性话题。
在这些机制下,来自用户的需求都被内化到云图三维的产品功能规划内,从设计端真实满足用户需求。据了解,在如今的云图三维内部,如DWG等更多格式的兼容也正在被产品部门的同时加速提上日程。
而这些具备极强PLG属性的产品理念也为云图三维带来“不一样的回报”。根据刘鑫和团队的统计,和同行业的其它软件相比,云图三维的用户粘性要高得多。
新协同,新展望
对于未来,刘鑫有一个小目标。“我们最终的目标,是线上软件一定会替代线下软件的。最开始这个比例可能是40%、50%,但后面这个数据就可能会到70%、80%。我们有信心。”
刘鑫正在带领云图三维开辟更多新的场景和入口。
例如,云图三维正和腾讯会议展开更多想象,推进在产业链远程评审中的应用。通过云图与腾讯会议开放平台能力的对接,可带给团队更流畅、便捷、高效的体验。通过云图发起会议,项目成员可以在一个会议里标准化工作,实现高效异地协同评审。
例如,在面向市场的半年时间里,已经有产业链后端具体零件加工的厂商联系了云图三维。
在刘鑫看来,工业数字化的入口一定是设计,也就是CAD环节。“我们还是要先把前面的设计做好,包括模版,以及各种机械设计的数据积累做好,帮助大家更好地使用产品,实现比如AI搜索、AI出图、智能装配等等,之后就可以向后端的制造加工等环节延伸。”
通过腾讯云启创新生态,云图三维也在跟更多的腾讯产品及腾讯生态企业发生链接。比如云图三维正在和腾讯云的工业相关团队讨论打磨全端的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未来云图三维或将作为最小的“上云”触点,帮助工业企业上云。与腾讯产业互联网生态实现更广泛的连接,也将进一步提升云图三维的价值。
在线上协同愈发成为趋势的当下,刘鑫和他的云图三维正在尝试给出一个新的工业数字化答案。
关于腾讯云启
腾讯云启创新生态,以资金和资源扶持中国创新企业快速发展。通过产业加速器加速To B优质企业成长,促进与腾讯全业务链接合作,通过产业共创营与企业共创从0到1的行业解决方案,并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在区域形成1-N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