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来源:光明网    2022-05-16 14:50
来源: 光明网
2022-05-16 14: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5月8日,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心向党·致远方”希望工程云分享会直播圆满落下帷幕,直播观看总量累计达到30万人。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在此次直播过程中,希望学子代表林冬梅、希望工程突出贡献者代表陈荣超杨玉仙夫妇分享了自己与希望工程的故事,冬奥冠军武大靖传递了他的体育精神和公益梦想,惊艳北京冬奥会的“马兰花合唱团”带来了她们的特别演唱。直播还展现了中国平安集团近30年的公益轨迹,以及希望工程实施30多年来的硕果累累,让观众们切实感受到了新时代希望工程带给青少年的新助力、新希望。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工程撒下第一颗火种,就让希望之火迅速蔓延,无数爱心人士挺身而出积极奉献,用他们自己的脊梁,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撑起梦想。

大山里绽放的“马兰花”

2004年,61岁的邓小岚回到马兰村,为村里的孩子义务教授音乐课程,并创办了马兰花儿童声合唱团。从拿退休金并动员家人捐建校舍开始,到想方设法置办架子鼓、钢琴等乐器,邓小岚手把手地教孩子们从零开始学音乐。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邓小岚还带着孩子们去北京、上海等地演出,发起“马兰儿童音乐节”,筹资为孩子建造三层的“音乐城堡”。直至2022年,她送孩子们登上奥运舞台,44个孩子的天籁童声,代表中国向世界唱响了《奥林匹克颂》,邓小岚女士撒下的希望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马兰花”迎风绽放!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用爱心托起希望“晨阳”

战争年代,他们守护一方安危,参加解放西康战斗,与雅安结下不解之缘;和平时期,他们守护每个希望,省吃俭用捐资助学,为雅安捐建希望小学。他们就是陈荣超、杨玉仙夫妇。1989年,退休的夫妇俩看到“希望工程”海报上那个大眼睛女孩对读书的渴望时,他们就决定把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当成后半辈子的事业!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最开始他们想资助几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后来觉得这样受益面太小,于是决定捐一所希望学校。捐建一所希望学校至少要20万元,而工作40年的他们存款连一半都凑不够,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又回到岗位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2000年终于捐建了第一所“晨阳希望学校”。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20多年来,他们从未停下脚步。期间还立下了两份遗嘱,一份是在病危时写下“遗体捐献医学研究,遗产捐献希望工程”,另一份是在去山区学校前夕写下“我在助学扶贫途中如果发生任何意外,我们俩自己负责”。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迄今为止,陈荣超、杨玉仙夫妇累计捐资180余万元,捐建了2所希望学校、39个爱心书屋,先后资助48名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他们几乎花尽了一辈子的积蓄,只希望帮助更多青少年实现梦想,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希望工程的精神也代代相传!

浇灌下一代的“冰雪梦”

幼时每天早上4点钟起来训练、第一次滑冰摔倒了107次、每天训练七八个小时持续了将近20年……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一直靠拼搏追逐梦想。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已经获得两届冬奥会冠军的武大靖知道追逐梦想的不易,因此他想为下一代的成长做点什么。在冬奥会结束后,武大靖拍卖了代表荣誉的金墩墩,又加上了自己的个人捐款,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希望工程·大靖冰雪公益计划”,以此呼吁大家一起参与到公益中来,聚集大家的力量,让更多人受到帮助,让青少年能够了解、参与、喜爱冰雪运动。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相信在武大靖等青年榜样的带领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投身公益、传承希望工程精神,也相信会有更多有志青年勇于承担使命,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用爱回馈社会的“希望学子”

林冬梅小时候因家里经济困难差点辍学,在最无助的时候,1994年,领导人通过希望工程与她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一直资助她从小学四年级到大学毕业。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期间,林冬梅经常受到领导人的关心和鼓励,她一直记得领导人的嘱托,“好好学习,不怕困难,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在工作后她开始投身公益助学,曾先后资助了两位初中生、四位小学生和两位大学生。

十四年来,她每年至少拿出一个月工资用来扶贫助困希望帮助更多学子实现上学梦,也希望将爱传承下去。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在雨中接到过伞的人更懂得为别人打伞的意义,希望工程帮助无数贫困学子实现了上学梦,而圆梦的他们也在身体力行的回馈着社会,用实际行动传递爱与希望,用爱心托起更多人的梦想。

与希望同行的“长期主义者”

1994年,随着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落成,中国平安集团正式开启了平安希望公益事业。从建希望小学、捐学习用品等硬件帮扶,到组织志愿者援助师资建设,一路升级到提升乡村孩子们的素质教育。从“三村工程”投身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阶段推动保险、金融、医疗下乡,再到支持小微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等,中国平安集团在公益道路上从未停下脚步。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119所平安希望小学,近10000名支教志愿者,长达37万小时的支教时长,1228所乡村卫生所,11843名村医……都是平安集团种下的希望之花。与希望工程同行近30年平安集团用行动践行了“服务国家、回馈社会”的初心。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不只中国平安集团,社会各界爱心企业多年来都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用爱心点亮无数人的希望,用实际行动传递正能量。

新时代希望工程“播种新希望”

进入新时代,希望工程也在追求创新升级。新时代希望工程围绕青少年学业、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家庭变故、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和现实困难,推出助学兴教、素质提升、健康守护、紧急救助、铸魂育人“五大计划”,探索实施乡村教师计划、希望合唱团、希望厨房、希望工程筑梦研学营等公益项目,有力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帮助贫困家庭青少年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时代希望工程 为青少年成长发展提供新助力

此外,新时代希望工程还围绕科技发展、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积极开展了像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校园垃圾换文具、希望小屋等公益项目。

2019年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充分肯定了希望工程的重要作用,并深刻指明了希望工程在新时代的前进方向。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将扎扎实实推进新时代希望工程改革创新,努力为青少年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