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吸收支架:新材料解决“心”问题 可降解材料助力冠心病介入治疗

来源:中国网    2022-07-13 15:02
来源: 中国网
2022-07-13 15:02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摘要:对创新型企业来说,如果要成功实现产品“弯道超车”,最大的挑战之一来自于如何突破“技术壁垒”,医疗器械行业也是如此。在过去的40年左右时间里,冠脉心脏支架的经历了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等研发历程,而相关的应用材料也主要为不锈钢、镍钛合金和钴铬合金。如今,可吸收材料,作为冠心病介入治疗中一种新材料,与“介入无植入”理念一同聚焦着众多医疗器械行业科研者和临床医生的目光,乐普医疗研制的我国首款可降解支架的成功上市,为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多的介入治疗福音。

近日,甘肃省一家综合性医院了解到,该院为一名冠心病患者成功植入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该患者由于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大汗等不适来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患者心脏动脉血管存在多处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一段更是存在严重的狭窄病变,需要植入支架进行治疗。考虑到患者比较年轻,还不到30岁,比较排斥体内植入传统的金属支架,在经过充分的病情分析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后,最终,心血管专业团队为患者选取了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胸痛、胸闷症状消失,手术取得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新”材料解决“心”问题,植入后3年降解“消失”

植入传统金属心脏支架,是人们较为了解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方式,这类支架的临床应用,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开通堵塞的血管,帮助血流恢复通畅。然而传统金属支架在治疗后,将永久的留存在体内,带来血管弹性下降,影响舒缩功能等情况,远期看,还存在引起血栓和血管再狭窄的可能。另一方面,传统金属支架作为“金属异物”永久留存在体内,可能会让一些患者产生担忧、焦虑的情绪。

image.png

聚焦这一难题,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企业纷纷主动出招,探索新技术,寻找新发展。乐普医疗积极从医用可吸收材料研发入手,在历时10年时间,经过4年科学严谨的临床验证工作及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后,终于研发出这款可降解材料制成的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并于2019年2月正式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批,成为国内首款获批上市的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问世,不但展现出中国“心”技术的研发实力,也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增加了更适合自身情况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据了解,上述手术中用到的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由聚乳酸高分子材料制成,在植入病变血管后,经历“血运重建”、“血管修复”和“支架降解吸收”三个阶段,在3年左右的时间逐渐全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被人体吸收,体内没有支架的留存,血管也恢复到正常的舒缩功能,达到健康的状态。

image.png

据乐普医疗产品经理介绍,这款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属于公司旗下“介入无植入创新产品组合”的其中一款,另外两款产品——Vesselin药物球囊和Vesscide切割球囊也已经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它们使用于不同的治疗冠心病场景,凭借着各自不同的技术优势,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介入无植入”理念产品助力冠心病治疗获得更优远期效果

“介入无植入”理念,是目前冠脉介入治疗所探索的理想效果,作为“介入无植入”理念的创新医疗器械之一的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凭借着其可以避免金属异物永存体内、三年内可全部降解“消失”的优势,上市三年来已在国内各省份医院开展了植入治疗手术,帮助了许多冠心病患者提高术后生活质量、重新获得了“健康的心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临床技术经验的积累,未来将有更丰富的、更多疗效的“介入无植入”理念产品问世,为冠心病患者恢复血运重建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服务。

 

(王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