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填空白 郑济高铁装配式盖梁智能工厂科研成果国际领先

来源:国际在线    2022-07-18 15:07
来源: 国际在线
2022-07-18 15: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盖梁、墩身等高铁混凝土构件在工厂车间内生产好,然后在施工现场,根据编号,像搭积木一样就将一座高铁桥梁架起来。这样的“神奇”,随着7月17日在郑济高铁智能预制场举行的“装配式盖梁及钢筋加工智能建造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的举行并在项目被评为最高级别国际领先水平后变为现实,并随着政企学研平台,相信该科技成果项目不久后将遍地开花。

补短板填空白 郑济高铁装配式盖梁智能工厂科研成果国际领先

区别于盖梁传统施工常用的现场浇筑方式,中铁三局集团与北京好运达智创科技公司研发的装配式盖梁智能化技术是把施工现场浇筑作业转移到工厂,通过预制完成盖梁制作等“零部件”,再将“零部件”运输至施工现场集中组装。和传统作业比起来,工效更高、工程质量更好,而且极大地保障了施工安全,降低了资源消耗。

补短板填空白 郑济高铁装配式盖梁智能工厂科研成果国际领先

盖梁智能工厂包括盖梁智能产线和智能钢筋加工中心,结合盖梁生产工艺,智能产线分为智能打磨、全自动喷涂、全自动合模、精准布料、智能蒸养、全自动开模、智能凿毛等工序。这是国内外第一条自主研发设计的盖梁智能生产线,首次实现了连续生产、智能化、精益化、机器人的完美结合。智能钢筋加工中心融合领先的物流流转技术和智能协同技术,首创联动柔性化钢筋加工中心,将九轮数控弯弧机、智能棒材剪切弯曲机器人、智能数控箍筋板筋一体机、全自动钢筋调直切断机、自动弯圆焊接机、智能小型弯箍机有效联动,达到钢筋原材、半成品、成品高效流转,实现钢筋加工生产管理的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

此项技术属行业首创,是高铁领域填空白、补短板之举,即填国内外装配式预制构件智能工厂发展空白,补基建领域装配式领域科技创新不足的短板,将带动业内发展装配式预制构件智能化潮流,解决行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此次科技成果评价会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主办,中铁三局集团和北京好运达智创科技公司联合承办,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孙玉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等业内权威专家组成。

补短板填空白 郑济高铁装配式盖梁智能工厂科研成果国际领先

在科技成果评价会上,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组织的评价会专家组认定,该项目技术复杂、研制难度大、创新性强,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重载AGV流转、全自动开模、钢筋加工智能流转更是国内外首创。

接下来,项目将在此基础上聚焦行业需求,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将充分发挥装配式盖梁智能工厂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更智能的特性,全面赋能中国高铁,推动中国高铁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助力中国高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