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基础教育 让我们一起守护那些微光

来源:东方网    2022-07-20 13:50
来源: 东方网
2022-07-20 13:5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7月17日上午,“青椒计划”种子教师研修班(第二期)开班仪式在成都成功举行,来自青椒计划项目团队、部分助教老师、华为等合作单位一起见证了开班仪式。

“青椒计划”是“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的简称,以乡村地区新入职的青年教师为服务对象,以互联网课程为基础,为乡村青年教师提供为期一年的系统性网络培训及陪伴式成长服务,助力解决乡村教师“教不好”的问题。这一互联网+教育扶贫创新项目自2017年启动以来,赋能一批又一批新入职乡村教师的全面发展。截至目前,青椒计划已经覆盖全国23个省,427个区县,近10万名乡村教师、近百万乡村学生从中直接或间接受益。

2020年,华为与友成基金会达成战略合作,通过华为云WeLink助力青椒计划,用直播和在线会议等互联网新技术为乡村青年教师提供平台级解决方案,做“数字化连接器”,推进实现公平优质教育。

微光吸引微光,微光照亮微光,项目取得的丰硕成果离不开助教团队的支持。作为青椒计划的受益者,已结业的优秀学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入天之“椒”子助教团,为全国12,835位乡村教师提供服务,包括协助讲师直播、作业批改、社群答疑、课程总结等工作。作为一支优秀的、充满活力的教育志愿服务团队,他们陪伴新教师一起成长,增强新入职教师群体归属感的同时,尽自己最大的能量,引领广大的乡村一线教师不断丰富自我、保持终身学习。

为促进助教团和教师进一步成长,2020年以来,友成基金会联合华为在多个城市共同举办青椒计划种子教师研修班,一大批乡村教师代表借助这个场合,接受教育专家培训,同时分享成长过程中的感受。

交流会开始,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青椒计划发起人汤敏连线发表致辞。汤敏首先表达了对青椒计划合作单位的感谢,其次肯定了对青椒助教团近一年工作成果。青年教师群体的成长、改变和引领作用的体现,是青椒计划持续的关键一环。汤敏以华为等企业赋能乡村教育路径为例,探讨企业员工志愿服务如何发挥更大效能,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最后一公里”,对接更多资源,使更多的乡村教师和学生受益。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汤敏最后提出“公益三小时”理念,希望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公益活动也能与时俱进,让公益行动有更大影响力。

华为云WeLink产品总裁王俊在致辞中表示,很高兴通过这次活动遇见满怀教育理想和责任感的青椒计划项目团队,以及来自全国最基层的乡村教师代表。他特别提到,华为云WeLink与青椒计划的合作,目标在于填补教育鸿沟,更好的助力教育公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愿景。未来,华为云WeLink将继续不断打造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共同为基础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华为中国战略Marketing部品牌部部长周建国提到,数字化是未来一切行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网络联接、云服务等在内的数字基础设施,是加速教育行业迈向数字化的基础。目前我国已经实现了100%的宽带村村通,一些欠发达区域的农村学校,宽带、智慧教室系统具有超高的渗透率。在硬件条件达到较高水平的大环境下,我们要利用好这些条件,用数字化做好乡村教师赋能。

来自教育一线的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务主任蒋继,分享了数字化对培训和教育带来的变化。他说年长的老师当年都参加过信息技术1.0培训,以前都是在老教师的课堂上听课学习,顶多用磁带录音听回放。现在大家在参加2.0的培训,信息素养是教育行业内部的基本要求,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没有数字化平台,受限于交通、时间、费用等原因,乡村教师的培训将成为极大的难题,今天,大量青年乡村教师能克服空间、时间的障碍,能听到来自知名教育专家、一线城市名师的课程,一定会让他们获益匪浅。

ICT技术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基座,在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华为云WeLink与青椒计划的合作是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倡议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实践,围绕华为在技术、应用和技能的关键能力,助力实现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华为认为,技术应作为人人均可享有的数字服务,以实现教育的公平、优质和包容性。未来,华为云WeLink将持续创新,加强与青椒计划的合作,为不同地域的人们提供公平优质的教育机会,提供在线学习服务,共同建立乡村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