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算力网络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迎来快速发展,而就在算力网络需求持续走深走实的同时,围绕运力网络的建设备受业界关注。
7月30日,《山东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中国算力大会上正式发布。《行动方案》从“算力、存力、运力、应用”四方面着手,明确了算力供给均衡合理、存力保障安全可靠、运力网络优质互联、算力网络应用创新等四项总体目标。
其中,运力网络优质互联具体目标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算力高速互联、企业高效入算的运力网络,城市内企业入算及数据中心互联单向时延小于1毫秒;到2025年,全省所有数据中心站点和城市核心传输站点实现全光交换(OXC)传输设备全覆盖;到2025年,政务、工业、制造、金融、汽车、科研院所等重点领域楼宇和园区场所实现OTN光接入终端全覆盖,即算力网络(OTN)通达率100%。
可见,随着算力的快速普及应用和爆炸式增长,业界对连接算力与使用者的网络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高品质的算力网络是指多样化算力、确定性运力和数据存力的融合,其中对运力网络的确定性体现在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等能力。
从“三个方向”出发,筑强算力网络运力体系
网络的价值决定于运力的强度,新“梅特卡夫定律”指出,网络价值不仅与网络规模有关,更与网络品质有关。带宽、时延已成为决定网络品质的关键因素。光通信以光纤为传输介质,具备T级频宽、P级容量、光速传输等绝对优势,正是保障稳定高品质运力的关键。
那么,筑强算力网络运力体系,提升运力网络确定性的抓手在哪?《行动方案》给出了三大具体方向:
一是提升新型数据中心网络互联支撑能力,做到“大带宽低时延互联”。
《行动方案》指出,要推动数据中心内引入全光交换(OXC),加快400G高速直联传输网络建设,扩容数据中心的网络出口,完善省际专线、光缆等网络设施,加大对数据中心网络质量和保障能力的监测力度。加快构建全省一跳直达的数据中心直联网络,城市内数据中心互联单向时延小于1毫秒,城市群间数据中心端到端单向网络时延进一步控制在3毫秒以下。
二是探索建设一体化算力网络调度体系,重点“引入OXC传输设备和ASON”。
当前,算力呈现出异构化、共享化的发展趋势,而网络也已从单纯的联接转为构建泛在算力的重要角色,构建会适宜的算力网络调度体系,才能让计算提高效率、优化管理流程。
《行动方案》也指出,推进省市政府、基础电信企业、第三方企业等各方算力资源的统一调度,探索建设统一的算力调度平台。算力节点同步部署OXC全光调度传输设备,引入三光缆路由和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提升运力网络健壮性。
三是提升云边端协同水平,实现“企业1毫秒内算力可得”。
推进OTN光接入终端在政务、工业、制造、金融、汽车、科研院所等重点领域楼宇和园区场所的广泛覆盖和部署,打造城市内1毫秒时延圈、城市任意地点的企业1毫秒内算力可得,稳步提升城区算力网络通达率。鼓励郊区和县乡推进OTN到县乡机房的延伸覆盖。
笔者了解到,OTN品质专线因其具有硬管道大带宽、超低时延、无级变速、高可靠等明显优势,已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技术,而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渗透,以OTN品质专线为承载的运力网络,也将像水网一样,实现“算力一点接入,随取随用”。
数字转型之下,运力“标准化”之路
截至2022年4月底,我国千兆光网已具备覆盖3.8亿户家庭的能力,1000Mbps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超过5000万。以千兆光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为数据要素提供核心的算力、存力和运力,赋能行业应用、催生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发展。
目前,从算力分布来看,随着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企业想要随时使用这些算力资源,就需要从这些算力节点,将算力按需运输过来,以“F5G全光网”为载体的运力则是智能联接的基础。
在笔者看来,算力水平不仅取决于服务器、终端的算力,同时受到网络传输能力的影响,与此同时,网络的确定性体验还取决于大带宽、稳定低时延、高可靠等能力维度,而面对行业多样化的算力应用需求,只有确定性的运力和算力进行深度的融合,才能应对未来的算力需求。如同农业时代的水利、工业时代的电力,在以算力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可以预见,围绕运力的标准化诉求,将成为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