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响鼓重锤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 筑牢福田“长者”幸福路
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响鼓重锤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专项行动,在福田平安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首善之区,幸福福田”美好愿景,打造民生幸福城市标杆。群众最关心什么,平安建设就解决什么,平安建设就攻坚什么!通过“宣传教育、依法打击、整治规范”三箭齐发,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诈骗乱象。
福田区全面部署,精心组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向侵害老年人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起猛烈攻势,用实际行动回应百姓呼声。一是高度重视,安排部署到位,推动各部门各街道协作联动,形成打击整治合力。二是多措并举,宣传动员到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福田区在着力推动“老有颐养”等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大力打击养老诈骗犯罪。福田区街道和社区正在广泛推动让长者享受智能便捷生活,开展“活到老,学到老”活动,增强长者使用智能化产品的能力,在教会长者使用智能化手机的同时,也提醒长者们谨防养老诈骗。三是全体动员,排查治理到位。重点排查、打击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等诈骗行为,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护好幸福家 宣传防范养老诈骗“三字经”及“三不”原则
如何识别养老诈骗套路,如何防范养老诈骗?深圳市福田区委政法委温馨提示:无论亲朋好友还是自称公检法人员,凡是通过电话、聊天软件等形式办案,要求转账汇款的,都是诈骗!只要提到“钱”,要第一时间核实其身份。市民朋友们遇到此类陌生来电时,一定要做到不听、不信、不汇款。如有被骗,请及时拨打110进行求助。
同时,福田区委政法委还特别创作了非常实用《防范养老诈骗“三字经”》向外推广,倡议长者牢记“不轻信、不转账、不汇款”的“三不”原则,全力守护好广大老年朋友的“钱袋子”,护好福田长者的幸福家。
这是福田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联合福田区法学会,有效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全力守护好广大老年朋友的“钱袋子”、护好福田长者的幸福家而编作的防骗“三字经”。全文如下:
三、增加“长者”防范能力 防范八种常见骗局
福田区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特别汇总了8种常见的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联合福田区法学会向社会以海报墙、海报贴纸等形式广泛宣传。
1.“保健品”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赠送米、面、鸡蛋等小礼品,陪伴聊天解闷等方式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开始推荐产品,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夸大“保健品”的功效,促使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实施欺骗。
2.“低价旅游”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老年旅游”等幌子,用“免费旅游”“储值投资”“消费返利”等方式,骗取老年人预交的高额费用。
3.“投资理财”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投资“养老项目”等旗号,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的对象吸收资金,诱骗公众特别是老年人“投资”“理财”,非法占有他人钱财。
4.“以房养老”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以房养老”等旗号,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诱骗老年人抵押自己房屋,再借助诉讼、仲裁、公证或者暴力、威胁以及其他手段非法占有老年人房屋。
5.“温情”骗局
不法分子以空巢老人为目标,假借义务诊疗、心理关爱、直播陪护、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组织活动等形式获得老年人信任后,实施诈骗,非法占有他人钱财。
6.“收藏品”骗局
不法分子打着“文化艺术品交易”等幌子,用无实物交割、固定利息返现、承诺代销、约定回购等方式,骗取老年人的投资。
7.“养老保险”骗局
不法分子谎称认识社保部门工作人员,可代办补缴社会养老保险费业务,帮助未参保的老年人享受养老退休金,骗取老年人补缴的社会养老保险费及代办服务费。
8.“熟人”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得老年人熟悉的亲友的手机号码、社交账号密码,掌握老年人的社会关系,从而骗取信任,进而编造“发生意外急需用钱”“资金周转”“代缴话费”等理由,诱使老年人转账。
四、防范养老诈骗从我做起 人人有责
老年人防范诈骗,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保护好个人隐私
妥善保护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及银行密码,绝不随意泄露个人关键信息,给他人可乘之机。
2.不盲目轻信
不轻信神药、特效药、进口药;不轻信并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公司等活动;不轻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的“公司实力”;不盲目点击陌生信息、邮件、不明链接。
3.不慌乱转账汇款
遇到能够说出自己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电话、短信,或遇到冒充公检法机关或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政府工作人员行骗时不要慌乱,不要轻易开通网银转账汇款至所谓“安全账户”。
4.增强防骗意识
老年人平时要多关注新闻媒体、社区宣传栏、标语等,了解当前多发的各类诈骗手段,提高警惕,加强对诈骗伎俩的识别能力。如有发现自己受骗,及时报警处理。
五、“古董骗局”受害人众多
500多人被骗千万余元的案子,是福田人民法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的一个典型案例。
什么是养老诈骗?养老诈骗是指诈骗分子打着关爱老年人的幌子,披着温情的外衣,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进而骗取老年人的财产。
近年来,针对老年群体的诈骗套路花样繁多,“古董骗局”就是其中一种,而且以缴纳服务费的方式进行诈骗,隐蔽性强。“阿姨,一看您的宝贝就价值连城。”“叔叔,我肯定能帮您拍卖一个好价钱。”在这类骗局中,犯罪分子抓住老人想拍一个好价钱的心理,给出的超高价格让部分老年人心动不已,殊不知,自己的口袋早已被犯罪分子盯上。
某犯罪集团公司化运作,成员间分工配合。为吸引藏家,某公司设计了专门的网页,并制定了一整套诈骗流程,诱使藏家与公司签订协议并缴纳服务费用。藏家交纳费用后,该公司会告知藏家只需等待拍卖结果即可。但该公司实际上并没有参加拍卖会,也没有帮藏家去找买家。当藏家问藏品情况时,业务员便以藏品定价太高导致流拍等借口一再拖延,直至合同期满。该公司内设总经办、财务部、信产部、交易中心、行政部、诉求部及后勤保障部等部门;下设立5个分公司开展业务,每个分公司有4至6个团队,每个团队有10至20名业务员,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业务员入职时,公司会就诈骗“话术”对业务员进行培训。
该“古董骗局”受害人众多,老年人占比高,犯罪数额巨大。2018年12月9日至2019年5月7日(被查获之日),某公司共收取柜台租赁费、专场展览费、图录版面费、海选费等共计近2300万元。共有524名被害人向公安机关报案称被骗,其中大多为中老年群体,涉案金额约1200万元。
被告人何某在2019年2月入职某公司,2019年2月22日至2019年5月7日,何某业绩表记载其共计骗取约1399万元,经与报案的被害人核对一致的金额为约780万元。2019年6月21日何某被抓获归案。
据悉,根据何某的犯罪事实、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福田法院判决如下:何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冻结在案的银行存款依法返还各被害人。
发现被骗及时报警处理:据悉,文玩藏品与时间的沉淀和财富的积累紧密相连。一些阅历比较丰富、见多识广的老年人喜欢收集文玩。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有充足的时间去培养这样的爱好,比如玩古玉、字画、古钱币等等。一些老年朋友想通过收藏文玩最终实现财富增长,也有不少人抱着“一夜暴富”的心态,想实现财富自由,犯罪分子就利用这种急于求财的心理,精心编制了各种圈套。
如何防范养老诈骗?“老年人提高防范意识之外,家人要多多关心关爱老年亲属。如果家人发现异常及时介入,不少老年受害者可以避免一步一步落入骗子设计好的圈套。”福田法院以该“古董骗局”案件为例,建议福田长者在拍卖藏品时,认准有拍卖资质的正规拍卖公司。老年人参与艺术品、收藏品投资拍卖时,不要轻信电话、网络推销,对所谓“拍卖公司”的诈骗陷阱要多留一个心眼,发现被骗及时报警处理。
六、帮居民识别养老诈骗常见套路 守好老人的“钱袋子” 广东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典型案例揭露诈骗套路
福田向各街道和社区用新媒体等各种形式发送“广东省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典型案例”,为广大居民揭露与养老有关的诈骗套路,帮居民识别养老诈骗常见套路,帮老人守好“钱袋子”不上当受骗。
典型案例一 提供“养老服务”类养老诈骗
2020年11月16日,江门开平市公安局荻海派出所接谢某苏报警称:2020年8月份,其在一名“健龙国际”公司员工的介绍下成为该公司的会员,在此期间,该员工向他推销多个关于养老服务的投资项目,并承诺这些项目投资小、周期短、回报高,受害人先后投资了5万多元,后来发现该公司的经理下落不明,公司也于9月份关门停业,发现被骗于是报案。办案民警迅速锁定并抓获犯罪嫌疑人冯某江、黄某明、梁某丽3人。
经查明,犯罪嫌疑人冯某江等人于2020年在江门开平市分别开设“心就好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建瑞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均外挂“健龙居家养老体验馆”招牌),对外宣称为广州“健龙国际”下属分公司。该公司通过赠送小礼品形式吸纳老年人为公司会员,利用组织会员免费旅游、外出参观或聚餐之机召开推介会,由总公司高层人员到场授课,以高额回报相诱,向会员推介“居家养老服务”的投资项目吸引老人入会和投资,每股投资金额1000元至10000元不等。经统计,开平市登记投资人67名,多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年龄最大为90岁,涉案总额约137万元。
【诈骗手法】
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基地、旅游考察、预售养老床位等项目为名,将老年人诱骗至所谓的基地、福利院进行参观游玩,迎合老年人需求,虚构养老服务项目,进而以预售床位、预交养老服务费用、办理会员卡等名义骗取老年人钱财。
【防骗提醒】
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前要与家人商量或者向专业人士咨询,牢记“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参加所谓的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等活动,不要被不法分子嘘寒问暖、上门服务的虚假伪善“亲情关怀”所迷惑,把自己辛苦积攒的“养老钱”送到犯罪分子手中。
典型案例二 投资“养老项目”类养老诈骗
案例①
2017年6月至9月,被告人卓某某等人对外虚称以投资洲卓旅游公司等多家公司的股权为名,以老年人为主要对象,通过虚构上述公司规模,以绿色生态旅游、年息18%至24%的高回报率并获得股权等方式向老年人宣传投资,共骗取255名被害人的投资款993.6万元,实际造成被害人经济损失908.6万元。卓某某等人收到集资款后,携款潜逃。
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被告人卓某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非法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其行为均已构成集资诈骗罪。以集资诈骗罪判处卓某某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四年;其余四名被告人分别判处四年六个月至三年有期徒刑不等,并处罚金;追缴犯罪所得退赔各被害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维持原判。
案例②
2022年5月份以来,佛山市公安局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线索排查时发现,2017年至2021年间,佛山市南海、顺德、高明等地接连发生多起涉及老年人与“老妈乐”“老来乐”门店投资纠纷的警情。经了解,“老妈乐”“老来乐”门店以免费提供保健品为名,引诱老年人到店内参观,并向老年人推销不同等级(银、金、钻石、白金、翡翠)的会员卡购买不同的养老投资产品,承诺投资1280元至50000元可每日有0.4%至1%的高回报收益。后来投资者连续几个月没有收到利息,并发现门店关门,无法收回本金,意识到被骗。5月12日至20日,佛山市公安局分别在佛山、深圳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许某凤、伊某志等6人。
经审讯,6名犯罪嫌疑人均交代“老来乐”“老妈乐”连锁店的幕后总公司是“全家福集团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健康管理、健康咨询、健康产品的技术推广服务等,但该公司营业执照于2018年11月6日被吊销,企业主体存在,经营资格已被取消。
【诈骗手法】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辨别、防范意识较弱的特点,推出打着“服务老人”“造福老人”名号的投资项目,抛出高额分红、保本高息等说辞吸引老年人参与投资,收费明目五花八门。投资之后前期两三个月按时按高利息给钱到老人,让老人更不舍得收回本金,甚至加大投资和拉家人、亲戚、朋友一起投资,给众多老年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防骗提醒】
投资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机构和项目,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所有“零风险”“高收益”的投资都是骗局,千万不可轻信。老年人在选择理财产品进行投资时,不要盲目从众,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也不要贪利以防陷入骗局。
典型案例三 销售“养老产品”类诈骗
案例①
2021年12月16日,深圳市南山区公安分局高新派出所接刘某花报警称:其在南山区南蓉海鲜大酒楼参与陌生短信发来的促销活动,活动主要内容是向老年人推销床上用品,且活动期间可以向举办方交钱拿礼品,第二天再参与活动的时候双倍返利。刘某花及其朋友共交1万元人民币后,其女儿发现这是诈骗手法,其才知道被骗。2022年5月6日,南山区公安分局迅速出击,打掉了一个推销虚假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群体的犯罪团伙,抓获并刑事拘留陈某松等9名犯罪嫌疑人,初步核实100余名老年人被骗。
据犯罪嫌疑人供述,从2021年5月份开始,陈某松等人在深圳市福田区成立深圳市康而寿生物有限公司,招聘员工在福田、罗湖、南山等地,向60岁以上老年人群散发宣传单,或通过短信、电话联系,以赠送老人各种小礼品的方式,将老人骗至福田的公司所在地,向老人虚假、夸大宣传公司的倍氢松片等保健品,诱导老人以高价购买明显不具备价值及功效的产品,对老人进行诈骗;在各区的一些酒店举办活动,通过对老人嘘寒问暖、帮助干家务、交钱送礼品并返利等方式,博取老人信任,从而实现强行售卖床垫、药品的目的。该公司推销的各类虚假保健品和用品,实际进货价在100-1000元间,但售价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
案例②
2022年1月,广州市天河区公安分局接到一名91岁的男事主报警称:2019年至2021年期间,其被一女子以带去听课、推销药物的方式一共诈骗27万元人民币。天河区公安分局循线摸排,发现一个可能针对老年人进行诈骗的团伙。2022年5月12日、13日,天河区公安分局开展收网行动,抓获谢某华等14名犯罪嫌疑人,现场查获作案使用的电脑、手机、食用产品(未鉴定)等一批,后又追逃抓获主要犯罪嫌疑人赵某玲。
据犯罪嫌疑人供述,该团伙以犯罪嫌疑人赵某玲为首,于2021年4月成立广州益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非法牟利,先后招揽谢某华等人,通过在医院、街头、公园、菜市场等地方派发传单,主要物色60岁以上老年人,以优惠购买鸡蛋、免费做保健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来到公司,再通过宣讲会,虚构夸大产品治疗功效,进行虚假诊疗,诱使老年人对自己身体状况和对产品功效产生错误认识,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无效的食用产品。
【诈骗手法】
不法分子抓住老年人高度重视健康的心理,假借免费体验、养生讲座、专家义诊、消费返利等方式,夸大保健品治疗功效,欺骗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和保健服务,甚至销售伪劣产品,对老年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伤害。
【防骗提醒】
老年人养老保健要科学,多学习科学医学知识,不要相信诈骗分子所说的“神丹妙药”,任何宣称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的“神药”都是欺诈行为。要切记“保健品不是药品”,不能代替正规治疗,假冒伪劣保健品不但不能治愈疾病,相反可能加重病情。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医诊治,不可轻信网络或推销电话中所谓的健康指导老师、名老专家的宣传。
典型案例四 代办“养老保险”类养老诈骗
案例①
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间,被告人何某某伙同他人谎称可以代为购买养老保险,收取被害人杨某某4.5万元代办社保费用,并让杨某某陆续介绍多名亲友找何某某代办社保。通过上述方式共诈骗48名被害人170.4万元。
阳江市江城区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认为,被告人何某某无视国家法律,诈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以诈骗罪判处何某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责令何某某向被害人退赔所有诈骗所得金额。
案例②
2022年4月12日,东莞市大朗公安分局接李某生报警称:4月11日上午,一名陌生男子到其住所称外来人(非本地户口)可以将银行卡内的钱全部取出购买社保,退休后有保障,李某生信以为真,便将自己的工资卡给陌生男子办理社保,并将银行卡密码告知对方。直至当天晚上,李某生发现他的工资卡内存的6万元被陌生男子取走了,李某生才知道被骗。大朗公安分局迅速锁定并抓获犯罪嫌疑人陈某。
据犯罪嫌疑人陈某供述,其知道外地人(非本地户口)不能在当地购买社保,很多老年人退休生活没有保障,因此其到处寻找老年人,通过交谈获知他们身份、工作等信息,针对低收入又没有购买社保的外地老年人,就谎称自己是在某某公司担任财务等职务,专门给员工办理社保,谎称外地人也可以购买社保,把钱给他就可以代办,从而骗取老年人钱财。
【诈骗手法】
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重视养老保险、急切补办社保手续的心理,冒充村干部或者村干部亲人、社保单位人员等身份,假借代办养老保险名义,使用购买假证件、每月给被害人转账等手段,精心设计养老骗局,多次诈骗老年人财物,不仅给老年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防骗提醒】
老年人办理各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应到有关部门、官方网站、街道社区、村委会等咨询了解具体政策,到相关部门的办事窗口、平台依法依规办理,不要相信可以补缴为由代办养老保险缴费业务。在办理过程中遇到不符合政策法规的情况,更应慎重对待,切莫抱着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不要轻信他人的蛊惑、“找关系”、“走后门”,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使自己血本无归。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发现,养老诈骗犯罪套路多多,所谓“免费”“返利”“零风险收益”等,都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广大福田“长者”一致认为,“任凭骗子许以‘丰厚回报’引诱投资,不管骗子‘温情’牌打得多么‘高明’,我们老年人对陌生人的‘嘘寒问暖’,时刻谨记‘不贪图小利 不购买 不投资’原则。因为我们通过福田打击养老诈骗犯罪专项行动,认识到广大福田居民要提升各种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不会上当受骗!”
福田区将持续加大涉养老诈骗犯罪打击力度,依法严惩养老诈骗违法犯罪,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涉诈乱象问题,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龚玉华)
(龚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