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可吸收支架:冠心病治疗迈入“介入无植入”新时代

来源:中国网    2022-08-25 14:44
来源: 中国网
2022-08-25 14: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摘要:近日,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全降解封堵器正式投入临床使用,这款乐普医疗研发的全降解封堵器,是国内首款同类产品,标志着先心病介入治疗迈向“介入无植入”新时代。作为国内心血管医疗器械的领军企业,早在3年前,乐普医疗的NeoVas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以下简称“生物可吸收支架”)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它标志着我国冠心病治疗正式进入“介入无植入”新时代。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家医院了解到,该院成功为一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植入一枚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该患者因反复胸痛、胸闷多日入院,在运动后症状加剧,休息后可缓解。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该患者心脏冠状动脉血管存在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中一段狭窄严重需要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考虑到患者30多岁较年轻,比较排斥体内植入金属支架,经过充分的病情分析和患者沟通后,最终,医生为患者选取了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胸痛症状消失,数月后复查造影显示患者血流通畅,手术取得了预期的治疗效果。

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血管恢复健康后“消失无形”,冠心病患者获得更多远期受益

同时,也将永久留存在血管内,影响血管的正常舒缩功能。另外,传统的金属支架对血管内膜存在持续的刺激,损伤处可能发生炎症反应、血小板聚集的情况,更容易形成斑块和血栓,进而导致患者植入支架的血管处再次发生狭窄。此外,一些对身体里留有金属支架比较有顾虑的患者,在植入传统金属支架后会带来心理上的焦虑和担心,不利于术后的健康恢复。如何解决以上问题,让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体验和近、远期治疗效果,让冠心病患者身心双受益?是临床和研发人员不断探索的问题。

image.png

而今,上述手术中所选取的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为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介入治疗带来新的选择。它作为“介入无植入”理念的代表产品之一,可以很好的弥补金属支架的不足,在完成疏通堵塞血管的任务后,将逐渐的“消失于无形”。据了解,该款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是由我国心血管介入器械的龙头企业乐普医疗研发,并于2019年通过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的国内首款全降解支架,该支架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架主体材料不同于传统的金属支架,它的基体材料为可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左旋聚乳酸(PLLA),在植入人体一年左右,其血管支撑力和金属支架相当,随着血管修复的完成,支架开始逐渐降解,在植入3年左右, 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在体内将全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最终完全排出体外,不会永久留存体内。此外,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还有雷帕霉素药物涂层,可有效预防血管内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而导致的支架内再狭窄,为冠心病患者的远期健康再上一道“保险栓”。

image.png

  “介入无植入”理念创新产品组合,助力冠心病患者重获健康心

据了解,乐普医疗研发的“介入无植入”创新产品组合,除了上述手术中所用到的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外,Vesselin药物球囊和Vesscide切割球囊系统也是该组合中的亮点产品,它们凭借着不同的优势,针对冠脉血管具体的病变,为医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优质的手术方案,让冠心病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健康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创新医疗器械为心血管健康谱写新篇章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中显示,2020年9月1日-2021年8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68项医疗器械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评通道,其中31项为心血管类产品,说明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在我国医疗器械创新领域占主导地位,占比达45.6%。相信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支持,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领域将会有更多的创新产品问世,为国人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