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与国风游戏相遇:奔向更遥远的星辰大海

来源:中国网    2022-09-16 15:46
来源: 中国网
2022-09-16 15:4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网易自研国风手游《忘川风华录》受到天仪研究院的邀请,来到甘肃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访了东风航天城。在浩瀚的星辰与的风沙里,考察团队领略中国卫星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学习了航天工作者和科学家们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奋取精神。

明人宋氏,应星而生。明末清初的科学家宋应星被英国李约瑟誉为“中国的狄德罗”,他名字中的“星”字,或许暗示了他与星空的不解之缘。他名应星,字长庚,长庚便是金星的别名。2021年5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了中国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的8个月球地貌的命名申请,其中一个名字便是宋应星。

宋应星最杰出的著述,是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天工”一词来自先秦古籍《尚书》“天工,人其代之”,指天的职责由人取代;“开物”则来自《易经》“开物成务”,指依万物之理成就事务,这正是中国古代科技观的总结:依循自然,以人工开创万物,中国航天继承前人之志,不断突破创新,使现代“天工开物”充满独特的风采。

去年9月,《忘川风华录》手游宣布与天仪研究院联动,启动“望齐州”号卫星发射计划。“望齐州”号卫星是科学实验卫星,项目组计划在研究卫星通讯的同时融入传统文化,收集玩家们创作或喜爱的诗词,收录于“望齐州”号卫星搭载的SD储存卡中,发射至太空。关于“望齐州”号卫星,天仪研究院创始人兼CEO杨峰这样说到:“‘望齐州’号卫星从任务目标提出到最终上天计划确定,汇聚了我们上百名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心血,他们为之日夜奋斗,历经了论证、方案设计、初样、证样、在轨运营五大阶段,一千多个小时的加电测试,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汗水和希望。现在,‘望齐州’号卫星即将逐梦起航,与中国古代学者的诗词一同去探索未知天镜,这会是一场浪漫的太空旅行。”浩瀚星河,承载着名士们的无数遐想;吟诗作赋,描绘着古人眼中的满目星河。

从古至今,中国人从未放弃探索那些来自宇宙的亿万星光。对宇宙、对自然的好奇,成为铭刻在科学工作者精神中的烙印,宋应星与他的《天工开物》,无疑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他用朴素、严谨和赤诚的渴望,启蒙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发展道路。

《忘川风华录》手游项目组策划“可乐”在参观过酒泉市博物馆后表示:“在看《天工开物》,或者是逛历史博物馆的时候,我每每都会为古人的智慧所惊叹。我们现在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有飞机、火箭、卫星等。有时候我会想,是否这些东西在千年以后,就是我们的后人,去看我们留下来的一些东西,会不会也为我们这个时候的智慧感到惊叹。我感觉有一种跨越时空的浪漫感。”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交织在一起,成为我们内心深处不断激励自己前行的精神动力。

正如我们对航天事业的追求和探索不会停一样,中国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不会停。《忘川风华录》手游中出现的历史人物远不止宋应星一人,永不消逝的梁红玉,封狼居胥的霍去病,盛唐诗仙李白……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曾熠熠生辉的那些名士,都藉由游戏这一媒介,重新以鲜活生动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当航天科技与国风游戏相遇,碰撞出的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感谢所有为人类进步做出积极贡献的科研工作者,也祝愿中国航天事业和科学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