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辽宁科技大学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从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扬帆追梦踔厉前行,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确立了既符合国家创新体系需要又能够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辽科大始终坚持既为冶金行业服务,又为辽宁地方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始终坚持以多主体交叉协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方向,打造出了“立足冶金,校企合作,注重实践,培养踏实肯干、适应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
辽科大风樯阵马、雷厉风行,在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引领下,积极探索“转”的维度、“转”的方向、“转”的模式和“转”的路径,取得了具有认知启示意义和实践引领价值的积极成果。2015年被辽宁省教育厅确定为“转型发展试点校”,翌年被确定为“转型发展示范校”。
为了深度推进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和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的教学管理及教学建设的制度措施,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了本科教学的优先地位,保障并促进了一系列高水平教学成果的产生。为了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门成立了“辽宁省冶金产业校企联盟”,建立了合作共赢的多主体交叉协同机制,既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又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集聚了创新动能。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系统协调各学院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通力打造在地化实践教学平台,有效对接行业和区域产业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学科专业链和人才素质链与行业区域的产业链、创新链需求无缝对接。
据介绍,尽管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仅有十几年的建院历史,但发展势头却非常强劲,特别是在转型发展过程中,该院在辽宁省教学名师、院长张国峰教授的带领下积极进取、锐意开拓创新,确立了“靶向需求 特色引领 文理交叉 多元协同”人才培养理念,全力破解“专业划分过细导致的学生专业视域过窄、知识碎片化导致的整体化运用不佳、教学方法陈旧导致的教学活力差、封闭教学导致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缺乏实践导致的学生创新创业视域有限、途径单一导致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偏低”等一系列陈年积弊。经过多年的研究实践改革创新,以“专业交叉”+“文理工”融合方式贯通了学科专业壁垒,通过贯通相关专业有效解决了学生专业视域过窄问题;以“整体化”+“生态化”+“案例化”建构课程教学方法体系,通过整体化、生态化、案例化教学有效解决了教学活力差问题;以“数智化”方式建构信息时代“行业+地域”特色教学模式,通过实战化教学有效解决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强问题。通过校企协同共建“2+1+1”工作室引入实际问题进行现场案例教学,把课堂“搬”到社会——社会即课堂,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使认知社会与服务社会紧密结合,既有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唤醒了学生“强国有我”的社会责任意识。
据介绍,该院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过程中,建构了“文理工”交叉专业模式。通过建构“文理工”专业交叉课程群,使“文理工”专业全方位深度交叉融合,贯通了专业边界,消除了因专业划分过细导致的学科知识边界阻隔和学生专业视域过窄问题;通过“内容叠加”“模块教学”将专业课程体系中离散的知识进行跨学科系统整合,使各学科知识内容融合为一个整体,建构起超学科知识整体化课程体系;以实际问题为教学案例,把课堂“搬”到社会,建构了多模态“开放式”教学模式,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成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等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创新意识及创新潜能得到有效激发,学术创新和创业意识显著增强,荣获包括有“照明界的奥斯卡奖”之称的“阿拉丁神灯奖”等各种专业奖励的人次明显增加,层次明显提高,各项指标数据逐年稳步跃升。学生的自主择业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显著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炙手可热,就业质量明显提升。近年来,由于毕业生在各行业、各岗位的卓越表现,吸引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国内特大型企业纷纷来校预约学生就业,毕业生由就业难转变为有条件选择就业,学生就业质量逐年稳步上升标志着人才供给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
张国峰说,转型发展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引领。近些年,之所以能够荣获包括“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奖、辽宁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全国冶金高等教育科研成果特等奖、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奖”在内的各类高层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数十项,获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多个、一流本科课程及精品课程多门,除了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宏观政策的指引外,主要归因于团队主持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转型发展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层次维度及其监测评价研究》《转型发展高校整体化教育培养应用性创新型人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教育科研项目成果的成功实践。
张国峰表示,必须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位,踔厉前行、笃行不怠,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持续稳步提升,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才能日引月长。这也正是他和他的团队教书育人数十载的无悔初衷和不懈追求。(图文供稿:张士龙、王兰)
(张士龙、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