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龙江:向北构筑新高地

来源:中国网    2022-11-17 15:34
来源: 中国网
2022-11-17 15:3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地处东北亚中心区域的黑龙江,已成为中国向北开放重要窗口。

2981公里的边境线,27个国家一类口岸,再加上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加冕”,注定了黑龙江的不凡。

多年来,黑龙江服从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化对俄沿边开放,积极推进与日韩蒙等国经济合作,建立以哈尔滨为中心,以牡丹江、佳木斯等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以黑河、绥芬河、东宁、同江、抚远沿边口岸城市为节点,一线贯穿、多点向外的沿边开放格局,全力构建中国向北开放的新高地。

“朋友圈”遍布六大洲

9月3日,由中车齐车集团齐车公司研制的30辆ENX70型共用平车在大连港装船,启程发往非洲利比里亚。这是齐车公司铁路货车产品首次出口利比里亚,也是中国中车在利比里亚铁路货车市场上的“零突破”。

近年来,齐车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践行“大国际”理念,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坚持探索营销模式创新,推出从单一产品到“产品+”一揽子解决方案。截至目前,齐车公司已陆续向坦桑尼亚、赞比亚、尼日利亚、博茨瓦纳、肯尼亚等非洲国家提供多种类型铁路货车7000余辆,有力促进了当地技术装备升级,提升了铁路货运效率,助力了非洲经济发展。

齐车公司是黑龙江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战略的缩影。十年来,黑龙江多元化国际市场不断拓展,“朋友圈”不断扩大,贸易伙伴遍布亚、欧、非、北美、拉美、大洋洲,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贸易伙伴的合作更加稳固,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200多个,全省对外贸易累计实现1.81万亿元。

1-9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1901.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的86.6%(全年目标2194.5亿元),增长30.5%,增速居全国第6位,其中,出口363.6亿元,增长17.2%;进口1537.9亿元,增长34.1%;与俄罗斯进出口总值1336.7亿元,其中,对俄出口110.5亿元,增长47.4%;自俄进口1226.1亿元,增长41.1%;对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163.1亿元,增长20.8%。从全国看,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列全国第21位,占比0.6%;增速列全国第6位,高于全国同期20.6个百分点(前1-9月全国外贸进出口增长9.9%)。

“朋友圈”不断扩容的同时,开放平台建设水平也在不断跃升。十年间,新批准设立各类开发区38家,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89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1家。去年,营业收入千亿级园区达到4个,百亿级园区达到27个,区内企业达到10万家,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国家先后新批准设立哈尔滨新区、哈尔滨综合保税区、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哈尔滨绥芬河黑河3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门类齐全、成体系的开放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对俄合作走深走实

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经俄边境加林达计量站穿越黑龙江,从漠河进境首站始,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延绵1000公里到达大庆站。

2011年,中俄原油管道一线工程正式投产运营,年进口原油1500万吨;2018年,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建成,原油进口稳定在3000万吨;2019年,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年引进50亿方天然气……中俄能源合作为黑龙江和全国提供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

在“一带一路”框架下,黑龙江对俄投资合作稳步发展,涉及农业、林业、机械制造、能源矿产、装卸搬运和仓储业等多个领域。

去年,在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物流运输和人员往来不畅,双方经贸交流受阻的大背景下,黑龙江对俄贸易仍实现“逆增长”“:对俄贸易进出口1313.4亿元,增长34.8%,占同期全省外贸总值的65.8%。黑河、绥芬河成为全国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

十年间,黑龙江对俄贸易累计实现1.09万亿元,对俄贸易额占全省外贸总额的60%以上,占全国对俄贸易总额的15%左右。今年1-9月,对俄贸易1336.7亿元,同比增长41.6%,增速高于全国7.2个百分点,占全省进出口的70.3%,占全国对俄进出口的15%。

黑龙江是中国对俄投资大省,企业对到俄境内投资有明显的积极性,投资总额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黑龙江在俄建设15个经贸合作区,其中有2个为国家级对俄境外经贸合作区,对俄投资合作以农业、林业和矿产为重点,主要从事大豆种植、木材加工和矿产开发,并携手广东省与俄滨海边疆区在全国率先签署《地方政府间大豆领域合作协议》。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源远流长。黑龙江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对俄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与俄远东毗邻5州区建立了省州长定期会晤机制,是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地方合作理事会中方主席单位,积极推动中俄地方交流合作,创建了龙粤俄交流合作新模式。2014年“哈洽会”升级为国家级中俄博览会,哈尔滨市和俄叶卡捷琳堡市分别成为中俄博览会永久举办地。

为推动跨境产业合作迈上新台阶,黑龙江着力推动与俄罗斯毗邻地区跨区域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要素优化配置,坚持工贸一体,推进外贸口岸和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协同发展,打造跨境产业链,构筑互利共赢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试验田成果丰硕

8月30日,满载着42个集装箱板材的75006次中欧班列入境换装后在绥芬河站北场缓缓启动,向江苏方向疾驶而去。今年前7个月,经绥芬河站出入境的中欧班列达到464列,发送货物43328标箱,同比分别增长70.5%和77.3%,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绥芬河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大幅增长,折射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蓬勃发展。2019年8月30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成为中国最北的自贸试验区,包括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和绥芬河片区。

3年来,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切实发挥“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重要作用,累计生成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发布5批120个省级创新实践案例,其中“创新中俄跨境集群建设”案例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成立3年来,在巩固传统对外合作基础上,积极拓展能源、矿产、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实现境内境外园区互动、跨境产业链条延伸。哈尔滨片区自设立以来,新设企业年均增长125%,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23%,推出134项制度创新成果;黑河片区建立从“海外仓”发货,“边境仓”清关理货,到“中继仓”集货快速送达的运输体系,120余家电商和外贸企业入仓管理,企业物流效率整体提升25%,企业成本降低20%;芬河片区依托公路、铁路两个国家级一类口岸,与9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与国内16个沿海港口合作推动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形成环日本海及长三角、珠三角物流网络……

去年,黑龙江自贸试验区以全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1/5的实际利用外资和1/8的外贸进出口,外贸、外资增幅远高于全省增幅。相关数据显示,去年,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15.8%,高于全省增幅100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269.32亿元,同比增长48.7%,高于全省增幅19.1个百分点。

此外,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发挥沿边优势,在通道建设、跨境经贸合作、跨境金融合作三个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通道建设方面,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大桥正式通车,哈尔滨开通至洛杉矶直达货运航线,绥芬河铁路口岸站进出境的中欧班列开行数逐年增长,“哈绥俄亚”班列累计开行294个班列、满载率达到100%。

在贸易创新方面,黑河片区创立跨境电商“多仓联动”新模式,依托海外仓建立贸易新通道。今年1-7月,黑龙江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实现195亿元,同比增长50.3%,占全省对外贸易总额的13.4%,增幅领跑全省18.4个百分点。在落地加工方面,绥芬河片区创建互市贸易加工全流程监管模式,黑河片区顺利完成进口大豆落地加工压力测试。在产业集聚方面,哈尔滨片区万科中俄产业园与莫斯科俄中产业园形成跨国姊妹园。黑河片区企业获得专用车俄官方认证,半挂车产品在俄罗斯乌拉尔以东的市场份额超过80%。

在跨境金融合作方面,黑河片区加快推动沿边金融改革创新,构建政府、银行、企业、担保、基金“五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体系,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哈尔滨银行打造“一站式”对俄结算服务中心,累计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总额近80亿元。绥芬河片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俄籍自然人及委托代理人办理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绥芬河开通黑龙江省首个卢布现钞陆路调运通道,开展“互贸区外籍自然人跨境结算”等沿边特色金融服务。

 

(商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