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员工作为企业的新生力量,如何激发青年活力,发挥好青年职工在企业中的主力军和生力军的作用,是国有企业共青团工作中重要的课题。
中国二十冶准确把握青年员工的思想动态,关心青年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同步实施人才强企规划、师带徒方案等一系列举措,实现各类青年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
把握青年思想特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广泛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以“青马工程”为抓手,结合青年特色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团员青年的政治素质。
以党建带团建为工作纲领,围绕“一主两赋,全员实践”主题主线,不折不扣落实“一切工作到项目,一切业务上平台”的工作方针的学习、研讨和落实。持续聚焦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开展规章制度培训考核,引导青年与企业发展同向并轨。
完善规范团组织建设,强化基础工作
持续完善共青团信息统计工作。按照中冶集团共青团基本信息统计工作要求,清单化、穿透式提升团系统组织管理,全面掌握团系统组织情况,坚持月度更新、季度校审。
完善组织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等文件要求,做到集团公司团系统组织情况底数清、状况明,详细梳理各级团组织建立、换届等情况,发函督促基层团组织落实“应建必建”“应换必换”要求。
规范团费使用和管理。按照《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规定》要求,申请刻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财务专用章”,设立专用账户,制定发布《共青团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团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办法》。
深化岗位建功,推进青年创新创效
深化岗位育人,引导青年岗位建功。按照集团公司党委“基层示范党支部”创建工作要求,深化开展“团旗飘扬,团徽闪光”专项行动,围绕生产经营“急难险重”任务,将“号手岗队”品牌创建规范化、标准化。
广泛征集合理化建议,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工作要求,聚焦“1566”战略,围绕企业发展、项目赋能、技术提升、管理创新、提质增效、安全管控等内容,广泛征集“金点子”。
强化技能练兵,鼓励青年创新创效。持续与集团公司工会、科技部联合开展“五小”成果评选,促进工作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制定“五小”成果管理办法,促进五小创新活动成果转化。
推动学技练功,激励岗位成长成才。协同开展技能比武活动,提升青年工程技术岗位人员技术和施工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
协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依托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示范岗等一线青年组织,继续引领青年主动投身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工作任务中,努力把集团公司青年团结凝聚成一支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强大力量。
加强舆论宣传,弘扬“青春二十冶”品牌正能量
展示二十冶青年风采。围绕公司青年文化建设成果、项目管理亮点、各业务线条青年骨干典型等策划青年专题系列报道,拓展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加强宣传工作投入。明确“青春二十冶”微信公众号每周三次的发布频次,完善团系统宣传管理制度及稿费发放标准。
拓展宣传渠道。在巩固原有宣传方式的基础上,打造“青春二十冶”视频号,横向对标,发展“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融媒体舆论宣传阵地。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服务青年能力
全力打造基层服务型团组织。紧跟青年需求,切实提升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做好青年利益诉求的上传下达,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中心工作。
努力搭建青年技能提升和榜样示范平台。配合开展制度规范、岗位知识、业务技能等系列培训,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完善团员青年典型选树机制,通过“两红两优”评选、青年工作大会及各序列青年岗位能手表彰,为集团公司发掘举荐一批素质过硬、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先进典型,以身边典型教育身边青年,激励广大青年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紧扣集团公司各项大政方针,将“我为青年办实事”做实做细,在项目和施工一线组织“3.5学雷锋”等季度志愿者活动,将青年志愿活动与项目赋能、技术赋能结合,同时号召志愿服务队“走出去”,加强外联共建,展示良好的央企形象。
积极落实上级团委工作部署要求。持续发挥传达引导作用,切实开展各项工作,细化服务保障,切实提升集团公司团委工作质量。
为更好地拓展青年视野、激发青年潜力、提升青年能力、锤炼青年意志、焕发青年斗志,结合中国二十冶年度重点管控督办事项工作部署。